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自觉
【6h】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自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框架

1.4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形成和人学基础

2.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形成

2.1.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

2.1.2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

2.2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人学基础

2.2.1 人的存在论

2.2.2 人的需要论

2.2.3 人的活动论

2.2.4 人的实现论

第三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要点

3.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3.1.1 精神生产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3.1.2 精神生产的分类与内在结构

3.1.3 精神生产、社会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3.1.4 精神生产的历史形式及发展方向

3.1.5 精神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特点

3.2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思想要点

3.2.1 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

3.2.2 精神生产对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

3.2.3 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

3.2.4 精神生产对人的发展的关键作用

第四章 现代社会的物化逻辑与人类生命的精神突围

4.1 现代社会的物化逻辑

4.1.1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物化逻辑的揭露

4.1.2 现代社会物化逻辑的表现特征

4.1.3 受物化逻辑影响的现代精神生产

4.2 人类生命的精神突围

4.2.1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和重建努力

4.2.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家园的历史重建

5.1 新时期国人的文化自觉及其重要表现

5.1.1 思想文化界文化意识的觉醒

5.1.2 党和政府文化自觉性的提高

5.2 当前我国文化自觉意识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5.2.1 当前我国文化自觉意识不足的表现

5.2.2 当前我国文化自觉意识不足的原因

5.3 提高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

5.3.1 大力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5.3.2 深入挖掘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时代价值

5.3.3 深入进行现代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

5.3.4 努力进行现代文化的综合创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阐明了精神生产的内涵、特点、内在结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的历史演变规律等。本文依据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这一理论的思想要点,即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精神生产对文化发展的导向作用,以及精神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但在由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社会的物化逻辑的影响下,精神生产也受其影响与制约,失去其精神价值,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淹没于“物”的世界中。一方面,马克思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现代社会的物化逻辑;另一方面,马克思努力寻找人类生命从这一逻辑走出来的现实道路。在马克思思想影响下,20世纪人类展开对资本主义强烈的文化批判。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受到物化逻辑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任务。因而,我们必须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时代价值,研究文化转型规律,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以培育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只有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