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川滇干冷干热气候区建筑模式研究
【6h】

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川滇干冷干热气候区建筑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引言

1人居环境的自然需求

1.1与建筑环境相关的气候要素

1.1.1日照的适宜度

1.1.2温、湿度与通风

1.1.3降水影响

1.2中国古代朴素的气候观

1.2.1“藏风得水”与“来龙去脉”——气候环境对建筑格局的影响

1.2.2传统住居环境的微气候观念

1.3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气候因素

1.3.1城市化发展的环境效应

1.3.2现代建筑的消极气候观念

1.3.3生态思想与技术手段——开放的气候观

2川滇干冷干热地区传统建筑形态分析

2.1川滇干冷干热气候区的地域分布与建筑模式

2.1.1西南地区气候特点与建筑差异

2.1.2川滇干冷干热气候区的地域分布与基本建筑类型

2.2地域气候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

2.2.1总体布局中对气候的考虑

2.2.2封闭的内向平面空间

2.2.3竖向空间的封闭围合

2.2.4阴影与阳光

2.2.5小结

2.3顺应自然的构造形态

2.3.1材料与构成

2.3.2建造的地域技术

2.3.3建筑防灾

2.3.4趋利避害的构造手段

2.3.5 小结

3结合气候的设计语言

3.1运用地域性的“模式语言”

3.2建构空间形态的模式语言

3.2.1以灰空间构成的过渡空间模式

3.2.2向心性内向主空间模式

3.2.3辅助空间模式

3.2.4环境空间——造林理水

3.2.5随坡就势——建筑布局与地形的结合

3.3结合气候观的技术构成

3.3.1建筑构成

3.3.2材料构成

3.3.3设备构成

3.4运用地方化语言的设计探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通过对传统建筑气候观念的剖析,以建筑类型学方法对川滇干冷干热地区的传统建筑模式进行空间形态和技术形态的分析,以川滇地区这一特定气候条件下的现代建筑设计为例,提出地域建筑发展应适应地域气候的设计原则.论文第一部分为传统与现代气候观念的反顾和比较,第二部分是对川滇地区传统建筑形态的研究,最后在第三部分归纳并提出川滇干冷干热气候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适应地域气候特色的空间模式和技术工,并辅以设计案例的讨论.该文从传统到现代的研究,旨在为地域建筑形态的学习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建筑模式语言的提出,需要实践的检查和系统深入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