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
【6h】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1.2我国名城保护的紧迫性

1.3选择青岛作为研究对象

1.4研究范围、方法与目的

2城市百年史略

2.1城市自然环境特征

2.1.1地貌

2.1.2水文

2.1.3气候

2.1.4环境因素对城市的意义

2.2城市建设发展阶段

2.2.1城市发展第一阶段——缘起与初建(1892年-1914年)

2.2.2城市发展第二阶段——扩展与兴盛(1914年-1937年)

2.2.3城市发展第三阶段——萎缩与停滞(1938年-1949年)

2.2.4城市发展第四阶段——恢复与探索(1949年-1976年)

2.2.5城市发展第五阶段——开拓与高潮(1 976年—至今)

2.3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2.3.1港口资源与选址建城

2.3.2城市发展的动因

2.4本章小结

3城市形态与空间环境特色

3.1城市规划思想与城市用地结构

3.1.1城市规划思想剖析

3.1.2城市用地结构特征

3.2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3.2.1山地滨海环境与城市形态特征

3.2.2滨海城市形态特色

3.2.3因势赋形的城市道路结构布局

3.2.4变化生动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3.2.5活泼多样的城市空间肌理

3.3城市空间环境与景观特色

3.3.1道路空间

3.3.2节点与核心

3.3.3地标、天际线与第五立面

3.3.4多样繁郁的园林绿化。

3.3.5城市细部与景观小品

3.4城市环境与建筑形态

3.4.1德式建筑及其形态演绎

3.4.2建筑形态类型特征

3.4.3城市建筑环境特征

3.4.4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色

3.5城市空间形态与地方历史文化影响

3.5.1社会构成的影响

3.5.2经济结构的影响

3.5.3军事防务的影响

3.5.4地方文化的影响

3.6城市美学特征-“青岛风格”

3.6.1城市整体美

3.6.2城市构成美

3.6.3城市色彩材质美

3.6.4城市山海美

3.6.5城市人文美

3.6.6城市环境生态美

3.7本章小结

4城市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4.1城市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框架与原则

4.1.1评价体系框架的建立

4.1.2评价体系框架要点分析

4.1.3量化评价方法探讨

4.1.4文化遗产的时间界定与价值演变现状

4.2城市历史建筑评析

4.2.1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

4.2.2庭院建筑

4.2.3里院建筑

4.3城市历史街区评析

4.3.1核心区

4.3.2历史街区

4.3.3亚历史街区

4.4城市历史空间环境评析

4.4.1历史空间环境的综合价值

4.4.2重点历史空间环境

4.5城市总体特征评析

4.5.1城市总体特征与城市个性特色

4.5.2城市文化遗产综合价值评价

4.5.3城市殖民文化的认识误区

4.6本章小结

5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

5.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建设

5.1.1对三十年城市建设的反思

5.1.2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混乱

5.2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新高潮

5.2.1城市建设新高潮特征

5.2.2旧城改造运动的兴起

5.2.3高层建筑现象的冲击

5.2.4旧城改造运动的得与失

5.3新城建设与新旧关系分析

5.3.1新城思想的缘起与成就

5.3.2新旧城区关系分析

5.4《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价

5.4.1《保护规划》的要点与特征

5.4.2《保护规划》的不足与缺陷

5.5旧城保护更新中的矛盾与问题

5.5.1旧城改造运动指导思想的偏激

5.5.2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误导

5.5.3人居环境改善要求矛盾的激化

5.5.4城市形态的动荡与城市文脉的断裂

5.5.5开发者利益至上及公众参与机制的匮乏

5.5.6法规制度及其管理的滞后

5.5.7保护更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足

5.6本章小结

6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的认知与构建

6.1国外城市保护理论与实践

6.1.1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缘起与探索

6.1.2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

6.1.3国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特点

6.2国内名城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理论建设

6.2.1名城保护事业的发展

6.2.2名城保护的理论建设

6.3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的认知

6.3.1文化生态原理的引入

6.3.2文化生态的相关概念

6.4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的构建

6.4.1理论框架—文态可持续发展观

6.4.2环境理念—保护目的

6.4.3类型结构—保护对象

6.4.4功能作用—保护原则

6.4.5关系调控—保护机制

6.4.6策略制度—保护方法

6.5青岛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应用分析

6.5.1城市文化生态类型的多元化

6.5.2城市文化生态保护原则的应用

6.5.3城市文化生态调控机制的效能推动

6.5.4建立有效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体制

6.5.5青岛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6.6本章小结

7城市文化生态保护更新的对策与方法

7.1城市保护实践的成功与不足

7.1.1“三湾一线”城市建设改造工程

7.1.2城市快速路工程

7.1.3中山路核心区改造规划工程

7.1.4康有为故居保护修复工程

7.2城市总体风貌特色保护

7.2.1保护专项规划的确定与定位

7.2.2城市设计控制系统的构想与布局

7.2.3城市总体风貌基本特征的凸显与强化

7.3城市形态控制的技术政策

7.3.1城市高度控制

7.3.2城市容积率控制

7.3.3城市尺度控制

7.3.4城市空间肌理控制

7.4历史空间环境的和谐效应保护

7.4.1城市文化保护圈的设置与划定

7.4.2城市节点空间的整治与梳理

7.4.3滨海岸线景观冲突的整治与调和

7.4.4城市绿化特色的生态保护与培育

7.4.5城市色彩材质特色的保护与延续

7.5旧城核心区的全方位保护

7.5.1核心区保护的难点

7.5.2核心区保护更新原则

7.5.3核心区保护更新措施

7.6旧城滨海区的系统保护

7.6.1滨海区存在的问题

7.6.2滨海区保护更新原则

7.6.3滨海区保护更新措施

7.7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

7.7.1保护原则

7.7.2保护方法

7.7.3山体“簇群”式街区的保护——以观海山街区为例

7.7.4里院建筑街区的保护——以小港街区为例

7.7.5亚历史街区的保护

7.8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

7.8.1分类保护的划分

7.8.2保护原则

7.8.3保护措施

7.8.4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7.9本章小结

8城市文化生态保护的管理

8.1加强城市保护的科学管理

8.1.1城市政府的管理责任

8.1.2城市保护管理现状

8.1.3国外城市保护管理的经验与特点

8.1.4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8.1.5加强多学科专门技术与管理人才建设

8.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8.2.1国外立法特点

8.2.2建立中国特色的城市保护立法体系

8.3提升城市保护的公众参与度

8.3.1公众参与内涵

8.3.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8.4制定城市保护的社会政策

8.4.1制定切实的旧房改造更新政策

8.4.2政府合理调控开发政策

8.4.3地方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8.5促进文化遗产经济升值

8.5.1城市保护资金来源与现状

8.5.2多层面提升遗产价值

8.6城市保护与旅游经济

8.6.1经济结构与旅游发展现状

8.6.2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的转化

8.6.3旅游开发战略设想

8.7本章小结

9未来城市文化生态保护的展望

9.1实施全面城市文化保护战略

9.1.1修编新一轮城市保护专项规划

9.1.2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科学保护的有效实施

9.1.3发挥资源优势,创造保护新经验

9.2城市建筑创作的文脉延续

9.2.1当前城市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潮

9.2.2多元共生的城市建筑创作之路

9.3新城建设价值取向

9.3.1加强新旧关系战略研究

9.3.2延续有机文脉,创造时代特色

9.4未来城市发展目标

9.4.1大青岛规划的历史定位

9.4.2开掘文化内涵,彰显名城形象

9.4.3城市文化生态的共存共荣

9.5本章小结

10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论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城市的保护更新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融贯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力图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一是首次较为系统地归纳与提炼青岛城市风貌特色.二是借用城市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名城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框架.三是借鉴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展文化生态学的交叉与协同研究,构建城市文化生态保护论.以务实的态度、发展的观念和辩证的思维,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目前青岛城市保护问题的理论与策略.其普遍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其他殖民城市同样具有借鉴作用.运用价值评价论与文化生态保护论,开展对青岛旧城整体风貌、核心区、滨海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空间环境保护的实证研究,探索有效而切实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更新途径.通过城市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城市设计系统控制,制定城市保护技术政策;通过完善的保护管理机制与公众参入机制,制定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构建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提升与挖掘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大力发展城市旅游战略,实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维护城市各时期文化的和谐共融,保护城市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场所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