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水城市形态与文化理念探析——以巴蜀山地和临江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研究为例
【6h】

山水城市形态与文化理念探析——以巴蜀山地和临江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研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概论

1.1人类对住居环境的认识与设计历程

1.1.1原始的膜拜

1.1.2久远的迷失

1.1.3理性的回归

1.2我国人居环境建设概述

1.2.1现代社会发展与人居环境

1.2.2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现状

1.3研究的意义、方法、内容

2从“物我合一”的山水文化到人工与自然融合的山水城市

2.1古代山水文化

2.1.1山水哲学

2.1.2山水文学

2.1.3山水画艺术

2.1.4造园艺术

2.2古代城市规划的山水文化体现

2.2.1朴素的山水观

2.2.2对山水“神性”的崇拜

2.2.3具有哲学高度的山水观

2.3山水城市理论体系

2.3.1山水城市理论提出的背景

2.3.2山水城市理论形成过程、内容

2.3.3山水城市理论本质内涵

2.3.4山水城市建设实践

小结

3山水城市景观风貌与生态内涵研究

3.1山水城市景观风貌特征

3.2城市生态系统

3.2.1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

3.2.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3.3山水城市景观风貌生态内涵

3.3.1对生态不同角度的理解

3.3.2主要研究对象的确定

3.3.3优美、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狭义生态角度研究)

3.3.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从广义生态角度研究)

3.4案例研究

小结

4山水城市形态格局与绿地系统关系研究

4.1绿地系统与城市形态

4.1.1对美好城市形态的理解

4.1.2绿地系统在塑造城市形态中的作用

4.2山水格局、绿地系统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4.2.1山水格局与城市形态

4.2.2山水形态与绿地系统

4.2.3山水格局、绿地系统二者结合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2.3案例研究

4.3城市用地布局与绿地系统

4.3.1城市总体布局对绿地系统的影响

4.3.2城市各类用地与绿地系统

小结

5山水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构成内容研究

5.1自然景观

5.1.1山体

5.1.2水系

5.1.3林地

5.1.4湿地

5.1.5农田

5.2人文景观

5.2.1人文景观概述

5.2.2城市传统格局

5.2.3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点

5.3人工建设景观

5.3.1人工建设景观概述

5.3.2路街景观。

5.3.3 节点及标志物

5.3.4区域景观

5.4案例分析

小结

6对山水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方法论的认识

6.1方法论在绿地与景观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6.2在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

6.2.1哲学思考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6.2.2相关哲学理论

6.2.3哲学思想对设计思想的指导作用

6.3从整体到局部的生态设计观

6.3.1在哲学的高度理解绿地与景观规划的目标

6.3.2“生态设计”内涵

6.4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体现场所精神的环境艺术观

6.4.1尊重自然

6.4.2以人为本

6.4.3体现场所精神

6.5技术规范及评价体系

6.5.1符合各级规划的相关内容

6.5.2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

小结

7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论文简要回顾了人类对住居环境的认识过程,以及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面貌缺乏特色、文化内涵贫乏等现象,再以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和山水城市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居环境质量,且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为主要内容,本着系统、整体的观点,融贯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重庆、江津、内江几地的规划建设实践进行研究。 论文第二章深入剖析了山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深刻影响,并系统介绍了山水城市理论,该理论注重人工建设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倡将传统“山水”文化思想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是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第三章提出从广义生态观的角度构建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使之不仅要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还应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并以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强调建立积极、主动的生态调控体系远比消极地延缓生态的恶化有意义。 第四章论述了绿地系统与城市山水格局相互支撑的关系,以及营建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绿地系统对塑造健康、和谐、优美的城市形态的重要意义,并附重庆、内江、江津几地案例进行说明。 论文第五章对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的构成内容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工建设景观三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主要以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内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第六章谈对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中方法论的认识,强调在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树立从整体到局部的生态设计观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体现场所精神的环境艺术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