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体·连续·活力—“城市碎片”空间形态整合设计研究
【6h】

整体·连续·活力—“城市碎片”空间形态整合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课题的选择

1.2研究的范围

1.3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1.4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结构

1.4.1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1.4.2论文的结构

2关于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思考

2.1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突变

2.1.1近现代城市的突变性发展

2.1.2近现代城市突变性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2当代我国城市更新及空间形态问题

2.3对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及其设计理念的认识

2.3.1城市空间形态作为一个发展过程

2.3.2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局部之和

2.3.3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层的叠加

2.3.4小结

2.4小结

3关于“城市碎片”

3.1“城市碎片”的产生

3.2“城市碎片”的含义

3.2.1系统论的观点

3.2.2“结构”与“城市碎片”

3.2.3“肌理”与“城市碎片”

3.2.4小结

3.3“城市碎片”的解析方法

3.3.1图—底关系分析

3.3.2相关线—域面分析

3.3.3空间注记分析

3.3.4要素“层”的分析

3.3.5量化分析

3.3.6小结

3.4“城市碎片”实例综合解析

4“城市碎片”空间形态整合方法研究

4.1修补与缝合

4.1.1修补

4.1.2缝合

4.2置换与重建

4.2.1置换

4.2.2重建

4.3拼贴与重构

4.3.1拼贴

4.3.2重构

4.4小结

5“城市碎片”空间形态的整合设计原则与策略

5.1整体性原则

5.1.1与城市的整合

5.1.2自身空间形态的整合

5.1.3公众参与与社区整合

5.2连续性原则

5.2.1物质空间的连续

5.2.2时间的连续

5.2.3小规模与渐进更新的意义

5.3活力原则

5.3.1多样性

5.3.2灵活性

5.3.3“小”就是美

5.4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城市现存的物质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目前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形态问题出发,提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