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
【6h】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

1.5 研究框架

2 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理论述评

2.1 志愿服务概念及特征

2.1.1 志愿服务的概念

2.1.2 志愿服务的特点

2.2 和谐社会概念及特征

2.2.1 和谐社会的概念

2.2.2 和谐社会的特征

2.3 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2.4 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2.4.1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及评价

2.4.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3 西方国家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和特点

3.1 西方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3.2 西方志愿服务内容

3.3 西方志愿服务的特点

4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分析

4.1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4.2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4.2.1 “自下而上发起, 自上而下推广”的模式

4.2.2 “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的模式

4.2.3 “自下而上发起, 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

4.3 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

4.3.1 组织主体

4.3.2 参与主体

4.4 中国志愿服务的类型

4.5 中国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

4.5.1 党团主导

4.5.2 专门机构发动

4.5.3 单位协助

4.5.4 大众认可

4.6 中国志愿服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6.1 对社会保障的作用

4.6.2 对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作用

4.6.3 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

4.6.4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7 中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4.7.1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4.7.2 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4.7.3 运作机制尚需规范

4.7.4 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5 进一步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建议

5.1 完善管理体制

5.1.1 实行政社分离

5.1.2 成立全国志愿服务机构

5.1.3 设立志愿服务基金

5.1.4 建立志愿服务法律体系

5.2 夯实组织基础

5.2.1 完善志愿组织管理机制

5.2.2 提高志愿者能力和水平

5.2.3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

5.2.4 改革志愿服务方式

5.3 规范运作机制

5.3.1 建立社会化的动员机制

5.3.2 建立科学化的培训机制

5.3.3 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5.4 争取社会支持

5.4.1 争取民间力量支持

5.4.2 争取大众传媒支持

5.4.3 争取企业支持

5.4.4 争取宗教团体支持

6 结论

6.1 志愿服务是一项方兴未艾、大有可为的公益事业

6.2 中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6.3 中国进一步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历史目标。什么是和谐?怎样实现和谐?志愿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战略背景下担负什么历史使命?如何在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身?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巨大的社会需求。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作为中国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从志愿服务、和谐社会等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主体、类型、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志愿服务在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组织能力不高、运作机制不善、社会基础不厚等问题,建议从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规范运作机制和强化社会基础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为促进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理清了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