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

2.1 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2.2 体育产业的概念

2.3 体育产业的分类

2.4 高校体育产业

3 研究现状

3.1 国内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3.2 国外高校体育产业现状

3.3 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4 研究对象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资料法

5.2 问卷调查法

5.3 数理统计法

5.4 专家访谈法

5.5 比较分析法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重庆市各高校体育设施概况

6.2 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情况

6.3 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收入情况

6.4 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的服务对象

6.5 影响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6 重庆市大学城体育产业的发展

6.7 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7 研究结论

7.1 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而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

7.2 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7.3 高校体育产业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7.4 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的高教园区的建设完成,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整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宽敞、整洁、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校园相继落成,使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人们都称为世界的“朝阳产业”,每年总产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且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加入WTO、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使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改革开放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市场日益繁荣,体育消费不断增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体育产业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刺激生产、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将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相结合,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资源,发挥高校体育的功能,将是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体育产业,是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其特征应是“公益性为主,赢利性为辅”,即利用高校自身体育场(馆)、设施、专业师资等优势资源,向大学生和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因而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迫切性。
  通过对重庆市17所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影响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有偿开放甚少,观念陈旧,管理不善等。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结构不均衡,质量有待提高。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体育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宏观的战略高度整体规划重庆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大对民众健身意义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阶层的体育消费;各高校应挖掘现有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功能,提高现有场(馆)的使用率;加强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加速大学城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应与企业联手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竞赛及健身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全面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