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层人工视网膜的能量供给装置初步研究
【6h】

外层人工视网膜的能量供给装置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状况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2 无线能量传输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细胞膜的电学特性

2.3 电磁感应原理

2.4 人工视网膜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方案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无线能量传输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无线能量系统总体设计

3.3 体外发射单元分析与设计

3.4 体内接收单元分析与设计

3.5 线圈绕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设计仿真结果

4.1 引言

4.2 发射电路设计仿真结果

4.3 能量接收电路设计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计算机辅助设计

5.1 引 言

5.2 版图设计概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能量供给技术,日益成为植入式医疗装置供能的研究热点。它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由发射装置向体内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通过能量耦合单元,在接收部分得到感应电压。这种供能方式可以为人工视网膜工作提供所需能量。
  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0470469)资助下,采用外层型视网膜修复技术进行人工视网膜研究。为了保证外层型人工视网膜植入体刺激器长期、稳定工作,除了采用低功耗设计之外,还需要附加的能量供给装置。本文针对用于外层型人工视网膜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进行初步理论研究和设计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植入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概念、分类以及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综述了国际、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人体复杂生理环境对视网膜生理基础及细胞模型进行初步理论研究;总结和分析了用于外层人工视网膜能量传输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在设计方案的选择及实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E类功率放大器发射的耦合电磁波穿透人体后,通过谐振回路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再经过整流、滤波、稳压等辅助电路,最终输出负载能够满足人工视网膜刺激器所需工作电压。
  其次,本文分析了体外发射和体内接收的特点。文章分别从发射模块、接收模块、绕组及电磁场进行分析设计,并且提出了基于射频无线能量传输理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能量传输效率和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同时,本文根据通用的标准设计射频能量场,尽可能低的降低对人体健康的损伤,最终选择传输工作电压频率为1MHz。
  最后,采用计算机软件 Pspice对电路进行软件仿真,对参数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传输效率。结果证明了无线传输电路的有效性,符合研究应用的电能传输要求;发射模块的输出波形是稳定可靠的,符合射频感应式电能传输的技术要求;负载输出达到200mW的功率,5V工作电压理论能够满足刺激器的工作要求。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是:
  ①针对人眼生理环境的细胞模型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了线圈的绕组设计及提高接收线圈品质因数的方法;
  ②对接收模块中整流电路进行设计,利用MOS工艺的寄生电容特性形成电荷转运,有效地提高半波整流电路的整流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