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脉传承载体——城市记忆空间初探
【6h】

文脉传承载体——城市记忆空间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1.4研究的理论支撑

1.5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

2 记忆与记忆空间的相关概念

2.1记忆的概念

2.2空间的概念

2.3记忆的时空关联

2.4城市记忆空间的概念

2.5本章小结

3 城市记忆空间的分类和特征

3.1 城市记忆空间的分类

3.2 城市记忆空间的特征

3.3 城市记忆空间的意义

3.4本章小结

4 城市记忆空间的要素分析

4.1 静态与动态要素

4.2 形态与事件要素

4.3 主体与客体要素

4.4场景要素

4.5本章小结

5 城市记忆空间的意景与表达

5.1 城市记忆空间的意景

5.2城市记忆空间的记忆储存

5.3城市记忆空间的表达

5.4对体验的记忆

5.5本章小结

6城市记忆空间的设计策略

6.1 设计原则

6.2 发展策略

6.3 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而有序地进行,就像生物体,城市也是一样。可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物质形态建设呈现出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的现象,城市的优秀文化遭到了极大的流失。于是在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无意义”现象,城市一旦失去了意义的依附,即使再完美的造型也难以与既有环境相融合。人们在城市中找不到归宿感,市民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动也局限在必要性活动上,并在心底对这种失色的城市产生了抵触情绪,街道芭蕾消失了。可是在人们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去、对文化、对传统的呼唤。
  就像人具有记忆一样,城市也同样拥有着它们的记忆。人如果没有了记忆,那么人将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存在。同样,城市也是如此,当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个城市若记忆消失的话,受到影响的将不单单是城市中的人们,城市自身也会出现失控的状态。可是记忆不像一个具体的实物可以永远存在,它是抽象的,很容易消失,因此记忆就跟空间联系起来了。因为在线性时间中漂泊无依并注定会消逝无踪的记忆,却可以凭借三维空间的结构性纽结而顽强抵抗,从而在时间中持久存在。记忆与空间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记忆空间化的保存方式一直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记忆艺术中。因此,文章给出了城市记忆空间的概念,通过城市记忆空间来研究城市。
  第一部分,根据目前城市存在的面貌趋同、城市记忆破坏严重等现象,提出了以记忆为线索的分析方法,以及根据记忆的概念、属性和它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记忆空间”的概念;
  第二部分,详细地分析了城市记忆空间的类型、特征以及要素,从多角度对城市记忆空间进行剖析。
  第三部分,分析了城市记忆空间意景与表达。阐述了城市记忆空间中的空间形态和事件模式,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唤起。从城市记忆空间与人的关系入手,阐述城市记忆空间中人的记忆活动以及如何唤起记忆,得出城市记忆空间的特征表达。
  第四部分,提出了城市记忆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寻求一种在城市中延续城市历史和记忆以及文脉的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谭侠;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蜀阳;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城市结构; 旧城改造; 记忆空间; 延续传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