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扩大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6h】

扩大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背景

2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概况

2.1科技对外开放的内部概况

2.2科技对外开放的外部概况

2.3科技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

3理论借鉴

3.1重要概念

3.2邓小平同志的科技对外开放理论

3.3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对外开放理论

4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绩效分析

4.1重庆科技对外开放绩效检验与效果评价

4.1.1技术市场

4.1.2高新技术产业

4.1.3对外经济贸易

4.2重庆科技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与变迁

4.2.1科技对外开放路径选择

4.2.2重庆科技对外开放的路径变迁

4.3重庆与中国其它省份科技对外开放的绩效差异

4.3.1科技开放度低,科技开放水平有限

4.3.2科技投入不足

4.3.3科技园区载体功能不完善

5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环境的SWOT分析

5.1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环境的优势(Strength)分析

5.1.1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5.1.2科研人员充足,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

5.2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环境的劣势(Weakness)分析

5.2.1科技活动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5.2.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3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环境的机会(Opportuniy)分析

5.3.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5.3.2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设立

5.4重庆科技对外开放环境的威胁(Threat)分析

5.4.1科技对外开放的软件缺失

5.4.2科技对外开放硬件不足

6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模式分析

6.1国外科技对外开放的模式

6.1.1美国硅谷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1.2俄罗斯的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1.3欧盟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2国内部分省份的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2.1“长三角”区域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2.2“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对外开放模式

6.3国内外科技对外开放模式评价及借鉴

6.3.1充分发挥政府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6.3.2积极培育产业

6.3.3注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6.3.4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

6.4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新型模式

6.4.1经济互动模式是动力

6.4.2技术联动模式是拉力

6.4.3高新区合作模式是推力

7扩大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机制构建

7.1建立健全区际科技合作协调机制

7.1.1构建区际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7.1.2建立健全区际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途径

7.2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7.2.1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7.2.2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思路

7.3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

7.3.1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的必要性

7.3.2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的对策

7.4建立有保障的科技投入机制

7.4.1建立有保障的科技投入机制的必要性

7.4.2建立有保障的科技投入机制的措施

8扩大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途径分析

8.1完善鼓励科技对外开放的宏观科技政策

8.1.1政策在科技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8.1.2科技对外开放对政策完善的需求

8.1.3完善政策促进科技对外开放的对策

8.2努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8.2.1加强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的人员弹性流动

8.2.2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8.2.3强化科研管理机制

8.3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8.3.1提升创业中心的孵化能力

8.3.2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环境

8.3.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8.4积极拓宽对外开放渠道

8.4.1拓展地缘联系

8.4.2拓展产业联系

8.4.3拓展技术联系

8.5实施积极的人才强渝战略

8.5.1科技人才与科技对外开放

8.5.2人才强渝战略的对策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现象日趋广泛和深入,重庆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农业都有着对高新技术的强烈需求。科技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配置,最终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的科技对外开放理论为研究基础,对重庆市的科技对外开放环境做出了客观、系统的分析,选取了技术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对外经济贸易几个角度,对比分析了重庆市与其他省市科技对外开放绩效的差异。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科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理论上提出了重庆市科技对外开放的新型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机制构建方案。最后,综合重庆市目前科技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文章提出了如下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1、完善科技对外开放宏观政策;2、推进产学研一体化;3、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4、积极拓宽科技对外开放渠道;5、实施积极的人才强渝战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