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机理与监管政策研究
【6h】

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机理与监管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 PPP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1.2公共项目推行PPP模式的可能性

1.2.1公共项目的类型及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1.2.2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可能性

1.3公私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的必要性

1.3.1公共项目实施公私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1.3.2推行PPP模式面临的问题及研究公私合作机理的必要性

1.4 PPP模式融资合作机理与管制政策研究综述

1.4.1 PPP模式融资合作机理研究综述

1.4.2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中政府监管策研究现状

1.5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5.1研究技术路线和思路

1.5.2采用的研究方法

1.5.3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6论文的创新点

2 PPP模式的经济特性与合作形成机制

2.1 PPP模式的经济特性

2.2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理论依据

2.3公共项目公私合作形成机制

2.3.1公私合作的双赢机制

2.3.2收益公平分配机制

2.3.3最优监督机制

2.3.4基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预期效用机制

2.3.5基于公共项目效益正外部性的支付转移机制

2.3.6公私合作的激励机制

2.3.7公私合作协商机制

2.3.8公私合作功能与利益协调机制

2.3.9公私合作道德风险自律机制

2.4本章小结

3 PPP项目的产权结构与治理机制

3.1 PPP模式产权结构选择一般方法

3.2基于公私伙伴关系的公共项目产权结构与效率分析

3.3基于风险分担的PPP项目产权结构层次分析模型

3.4基于产权结构的PPP项目治理机制

3.4.1 PPP模式产权特点

3.4.2 PPP项目治理机制

3.5政府转让部分经营权问题的处理原则

3.6本章小结

4 PPP项目风险分摊机理与管理决策

4.1 PPP项目风险类型和风险特点

4.1.1 PPP项目风险类型

4.1.2 PPP项目风险特点

4.1.3公私合作投资与独立投资项目风险对比分析

4.2 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4.3 PPP项目风险的分摊方式

4.3.1 PPP项目中的风险识别与分摊方式

4.3.2 PPP项目中可转移风险的分担机制

4.4 PPP项目风险分摊系数与基于风险的收益分配方法

4.4.1基于风险分担的收益分配方法

4.4.2公私合作双方风险分摊系数的确定

4.5公私合作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与管理平台

4.5.1公私合作项目风险管理框架

4.5.2 PPP项目风险协同管理平台

4.6 PPP项目风险预警

4.7本章小结

5 PPP项目组织演化机理与危机管理决策

5.1公私合作项目组织演变的一般过程

5.2公私合作出现困境时的基本问题分析

5.3 PPP模式组织利益动态均衡分析

5.4公私合作满意度分析

5.4.1公私合作满意度模型

5.4.2基于合作满意度公私合作动态演化

5.5处于经营困境下PPP项目危机管理决策

5.5.1融资协议重谈判博弈均衡分析

5.5.2 PPP项目挽救与破产的行政成本分析

5.5.3政府对经营困难的PPP项目的管理原则

5.6本章小结

6 PPP项目政府监管政策与制度保障

6.1公共项目监管体制存在的向题

6.2公用事业PPP模式下的监督与规制框架

6.3政府监督力度与私人公司行为分析

6.4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监管体系与监管途径

6.4.1公私合作制下监管体系建立的思路

6.4.2公私伙伴关系下政府监管途径

6.5公共项目PPP模式服务价格规制

6.5.1公共项目服务定价机制的现状分析

6.5.2 PPP项目价格规制应考虑的因素

6.5.3建立公共项目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6.6基于服务质量和成本的公共项目定价机制设计

6.7公共项目PPP模式质量监督决策分析

6.7.1公私双方质量控制策略的博弈模型

6.7.2对称信息下PPP项目的质量监督控制决策

6.7.3非对称信息条件下,PPP项目质量监督决策

6.7.4 PPP项目质量监督决策结果分析

6.7.5实例分析

6.8推行PPP模式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

6.9本章小结

7公共项目PPP模式例证研究

7.1城市供排水PPP项目例证研究

7.1.1××水务PPP项目概况

7.1.2供排水项目PPP模式合作机制分析

7.1.3供水PPP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7.2城市路桥PPP项目回购倒证分析

7.2.1城市路桥PPP项目建设与回购谈判过程

7.2.2城市路桥PPP项目回购评价

7.3地方公路PPP模式风险分析

7.3.1南涪公路PPP模式实施现状

7.3.2南涪公路PPP模式风险分担与管理

8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共同分担风险,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由于人们对PPP模式合作机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加之PPP模式实施周期长,可以模仿的实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PP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在讨论PPP模式的经济特性和公共项目公私合作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研究PPP项目的产权结构与效率的关系,PPP项目的风险分摊机理,以及PPP项目的组织演化机理;建立了PPP模式的项目治理结构,以及处于困境PPP项目的管理决策方法;提出了PPP项目风险分担方式与风险管理方法,以及PPP项目政府监管政策与制度保障。最后以水务项目和公路项目公私合作为例进行PPP项目合作机理的例证分析。
   PPP模式与一般合同承包相比较具有其经济特性:联合投入,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次优性,社会成本节约大于社会福利损失,政府职能的双重性及PPP项目产权的明晰性等。通过分析PPP模式的经济特性,需要重新界定公共部门在PPP项目中的作用,科学设计PPP项目的治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研究PPP模式合作机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公共项目区分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和PPP模式选择的资金价值理论。
   推行PPP模式必须设计科学的合作机制。为实现公共项目的投资效益,应建立收益公平分配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公私合作的双赢机制,以及公私合作功能与利益协调机制。考虑公共项目及准公共品的公益性,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与市场监督机制。为了控制道德风险,应该建立公私合作道德风险自律机制,提高道德风险成本,提高投资者的退出成本。
   关于PPP项目产权结构的研究表明:当私人公司控股时,社会成本节约水平取决于利润分配比例的高低;当国家控股时,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但私人公司努力程度低于理想水平。政府应根据公私合作带来社会成本的节约与社会福利损失的大小来选择合理的产权结构,对排它成本高的公共项目主要由政府供给。论文建立了PPP模式下项目治理的一般框架,即建立产权明晰,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基本对应,政府监督、合同约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项目治理结构。
   根据能力原则和损失原则,论文讨论了PPP项目典型风险的识别与风险分担方式,对可转移风险建立了风险分担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公私双方风险分摊系数及基于风险的利益分配方法。为有效控制PPP项目的风险,应该建立公私合作双方风险协同管理平台。
   由于公共基础设施PPP模式的实施时间长,合作中难免出现困境,本论文分析了PPP模式组织演变的一般过程。提出公私双方相互作用的利益均衡及稳定性,由双方的相互贡献系数及独立投资效用增长率共同决定,当一方对另一方贡献为正,则双方积极合作。研究表明,政府对处于困境PPP项目进行挽救的依据是破产的社会成本大于挽救补贴的社会成本。
   政府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建立监管与规制方法,确立科学的监管途径。为了有效进行价格监管,本论文建立了公共项目PPP模式下价格形成机制的框架。论文应用Baron-Myserson理论,基于服务质量和成本建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并满足私人企业参与约束和相容约束的激励机制设计模型,以诱导私人公司显示成本与质量的真实信息,并以成本与服务质量来制定管制价格。为了顺利推行PPP模式,提出应该建立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文章以水务项目和公路项目公私合作为例进行PPP项目管理组织、定价机制、风险分担与项目回购的例证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