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h】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的意义

2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1体育运动的概念

2.2心理健康的概念

2.3评价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

2.3.1个人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否与其年龄阶段相吻合

2.3.2能否从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2.3.3能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4能否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一致

2.3.5能否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体的独立性

2.4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理论研究

2.4.1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

2.4.2体育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2.4.3体育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2.4.4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2.4.5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自信心

2.4.6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5根据项群理论对体育运动项目分类

2.6不同类属的运动项目对不同心理健康症状的作用

2.6.1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对心理健康症状的影响

2.6.2技能主导类表现难关性项群对心理健康症状的影响

2.6.3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对心理健康症状的影响

2.6.4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对心理健康症状的影响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问卷调查法

3.2.3数理统计法

3.2.4逻辑分析法

4结果统计与分析

4.1从事体能耐力性项目群体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4.2对表现难美性项目锻炼群体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4.3对同场对抗性项目锻炼群体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4.4对隔网对抗性项目锻炼群体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

4.5对不同锻炼项目对不同心理健康因子的干预情况统计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5.2.1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应以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形式

5.2.2体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5.2.3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参加不同运动项目锻炼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把参与不同运动项目锻炼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健康水平相比较。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首先参照项群理论将体育锻炼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通过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对F1(躯体化)、F2(强迫)、F5(焦虑)、F9(精神病)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对F1躯体化、F2强迫、F5焦虑、F8偏执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对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F6(敌意)有显著的的干预效果;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对F1(躯体化)、F3(人际关系)、F4(抑郁)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为什么不同的运动项目只对特定的心理健康因子有有效的干预效果?文中根据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运动项目对锻炼者的要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由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与结论概括如下建议:
   1)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应以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形式;
   2)体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3)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