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开敞空间在城市避难疏散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6h】

关于开敞空间在城市避难疏散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言

1.1引言

1.2研究背景介绍

1.2.1数字化城市建设和GIS技术为开敞空间规划提供了技术手段

1.2.2重庆市综合避难场所规划带来的启示

1.2.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支持

1.3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3.3研究方法与内容

1.4研究基本工具与数据

1.4.1程序开发的平台及研究使用的软件

1.4.2新都旧城区桂湖片区基础数据

1.4.3 RGB色彩模式概述

2 城市避灾空间规划与开敞空间

2.1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

2.1.1城市防灾空间系统的概念

2.1.2城市防灾空间的类型

2.1.3城市防灾空间系统的规划方法

2.2开敞空间理论

2.2.1开敞空间的概念与分类

2.2.2开敞空间的功能

2.2.3具有防灾功能的开敞空间规划

2.3 GIS技术及其在现代避难救灾体系中的应用

2.4小结

3 避难开敞空间地理选址程序算法

3.1引言

3.2缓冲区方法研究

3.2.1缓冲区分析基本理论

3.2.2缓冲区分析的基本算法

3.3桂湖片区避难开敞空间的形成

3.3.1数据的获取

3.3.2研究流程和方法

3.3.3程序实现过程

3.4小结

4 避难开敞空间的服务范围程序算法及实现

4.1服务范围计算方法概述

4.1.1已有的计算模型简介

4.1.2基本计算模型—波阵法

4.1.3避难开敞空间服务范围计算思路

4.2避难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4.2.1出行时间基本理论以及应用

4.2.2避难疏散时间计算方法

4.2.3避难疏散时间程序的实现

4.2.4成果说明与评价

4.3人口空间拓展方法及程序实现

4.3.1人口数据空间拓展意义

4.3.2人口数据空间拓展方法

4.3.3程序实现及成果评价

4.4服务范围的实现

4.4.1单开敞空间单入口的避难范围选择

4.4.2单个开敞空间多入口的避难范围选择

4.4.3多个开敞空间多入口的避难范围选择

4.5本章小结

5 避难开敞空间的评价与优化布局

5.1避难效率评价方法与指标

5.1.1安全性评价

5.1.2可达性评价

5.1.3景观自然度评价

5.2城市避难空间的布局优化

5.2.1优化的目的

5.2.2优化的方法和过程

5.3避难开敞空间评价的社会学应用

5.3.1城市房价的构成

5.3.2城市房价的影响因素

5.3.3避难开敞空间与城市房价研究

6 全文总结

6.1主要结论

6.2主要创新点

6.3研究的不足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大自然的报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使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这种悲惨的景象带给我们一个个严肃的问题:城市应该如何面对大自然的灾难,我们又该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园?在一次次同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规划与建设合理、高效的城市开敝空间,是人类应对城市灾难有效的方式,本课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研究。
   本文针对我国开敞空间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选择开敞空间做为城市避难场所?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开敞空间的服务对象的选择,将受灾中的人们迅速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开敞空间?在已建成区域里,如何评价开敞空间的防灾避难能力,并做出规划改建?
   为了解决前面提出问题,本文详细的收集了新都旧城区桂湖片区的基础空间数据,并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人口密度的分布状况,将区域人口平均分配到每个建筑物之中;然后,阐述开敞空间的选址影响因素,通过缓冲区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实现,得到区域内的开敞空间布局;再后,根据每栋建筑物到开敞空间入口的时间,定量的计算出片区每个开敞空间的服务范围;最后,给出避难开敞空间的评价指标,以指导城市开敞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价,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检验,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对城市防灾规划有积极的影响和有利的参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