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权结构、关联方担保与“掏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6h】

股权结构、关联方担保与“掏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 论

2 文献回顾

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

5 股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的实证研究

6 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在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一直是投资者和监管层非常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甚至导致其破产、退市。而且公司之间复杂的担保关系引起“多米诺效应”,将单个公司的担保风险迅速放大,增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然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密不可分。在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形成控制后造成其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为了牟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控股股东则有了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动机和能力,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就是控股股东的一种掏空方式。因此,为了考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关联方担保的关系,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并进行评述,提出研究重点。接着分析描述了我国股权结构和关联方担保的特征、现状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实证研究。本文选用公司关联担保规模和担保发生概率考察了不同股权安排下,控股股东掏空公司的程度和偏好有何差异。此外,也分析了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和控股股东持股方式对公司关联担保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规模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先递减,再递增,最后再递减的波形关系。上市公司发生关联担保的概率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因此,控股股东最偏好在较低的持股水平上进行掏空,此时通过关联担保掏空公司的能力也很强。
   第二,虽然国有和非国有性质的实际控制人都有可能选择更多关联担保来掏空上市公司,但国有控制人更倾向于这种掏空方式。
   第三,控股股东属于集团企业的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规模更大,控股股东的掏空能力比非集团企业强。
   第四,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发生的规模和概率都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而公司规模对关联方担保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公司关联担保没有明显的制衡作用。另外,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无法有效制约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的行为,外部金融环境也没有形成预期影响。
   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从公司治理,加强监管,健全法律规范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担保进行掏空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刘娟;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会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新建;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关联方担保; 掏空行为; 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