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车转向节复合成形新工艺关键技术——挤压工艺性及挤压模具寿命研究
【6h】

重车转向节复合成形新工艺关键技术——挤压工艺性及挤压模具寿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转向节挤压-模锻复合成形技术概述

2.1 转向节的分类

2.2 转向节典型成形工艺介绍

2.3 热挤压概述

2.3.1 热挤压的概念和工艺过程

2.3.2 热挤压生产的优缺点

2.3.3 热挤压工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2.3.4 热挤压生产的设备

2.3.5 热挤压模具常用材料

2.4 本章小结

3 重车转向节热挤压工艺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工艺分析

3.2 模型简化及模拟条件

3.3 初始挤压方案分析

3.3.1 初始挤压方案的主要问题

3.3.2 工艺优化及模具结构改进

3.3.3 本节小结

3.4 挤压预制坯方案工艺性对比分析

3.4.1 挤压预制坯方案设计

3.4.2 填充性及变形均匀性对比分析

3.4.3 流线状态对比分析

3.4.4 本节小结

3.5 生产试验

3.6 新预制坯方案的推广应用

3.6.1 新制坯方案在Hummer重车转向节上的应用

3.6.2 新制坯方案在Steyr重车转向节上的应用

3.6.3 本节小结

3.7 本章小结

4 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解析和控制

4.1 转向节热挤压系统概述

4.1.1 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4.1.2 转向节热挤压系统层次结构及子系统划分

4.2 影响系统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主因分析

4.2.1 系统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内涵

4.2.2 研究方法的确定

4.2.3 绘制研究系统的石川图

4.3 影响系统品质的主因排序和研究目标的确定

4.3.1 影响系统品质的主因排序

4.3.2 研究目标的确定

4.4 主要工艺参数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综合影响

4.4.1 成形速度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影响

4.4.2 坯料初始温度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影响

4.4.3 摩擦系数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影响

4.4.4 模具初始硬度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阻力墙结构在转向节热挤压模具中的应用及参数优化

5.1 转向节热挤压模具典型失效形式和部位

5.1.1 主要失效形式及机理解析

5.1.2 转向节热挤压模具主要的失效部位

5.2 转向节热挤压模上阻力墙结构的提出

5.2.1 研究特征截面的选取

5.2.2 阻力墙结构与两种典型结构的对比研究

5.3 转向节热挤压模上阻力墙结构参数优化

5.3.1 阻力墙主要参数效应的析因分析

5.3.2 阻力墙主要参数响应的近似模型建模

5.3.3 阻力墙参数多目标优化

5.4 模拟及生产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课题来源于重庆大江信达铸锻有限公司项目“重车转向节复合成形工艺与提高挤压模具寿命的研究”。
   本文以生产实际的客观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在充分研究挤压和模锻材料变形特点和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对挤压-模锻这一新的转向节复合成形工艺进行了实践及跟踪。通过生产观察发现:转向节热挤压质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挤压模具寿命低下已经成为制约该复合成形工艺广泛应用和推广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转向节热挤压的工艺性,显著提高热挤压模具寿命已经成为转向节复合成形工艺的关键技术。本文立足这两个问题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①转向节热挤压工艺性研究
   首先对某典型重车转向节的立式挤压模锻复合制造工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杆部及主销臂叉形头部填充不足,侧壁折叠等问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找到了缺陷产生的主因。首先提出在挤压工序前增加成形镦粗工序这一转向节立式挤压中行之有效的工艺优化手段,同时对成形镦粗高度和挤压圆角半径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对比分析,显著提高了转向节立式挤压的工艺性。
   进一步,以该转向节不同热挤压预制坯方案为研究对象。创造性的提出了镦挤拍扁后卧挤的转向节热挤压精密预制坯方案。并将其与其他三种预制坯方案从挤压件的杆部填充性能,飞边铺展均匀性,流线分布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解析了不同预制坯状态下材料的流动特性及流线分布机理。研究证明,镦挤拍扁后卧挤的转向节热挤压精密预制坯方案具有最优的综合工艺性能。
   最后,将镦挤拍扁后卧挤的转向节热挤压精密预制坯方案推广到Hummer和Steyr重车转向节的挤压-模锻复合成形制造中并获得了成功。证明该新式预制坯方案具有优越的工艺性能和广泛的可推广性。
   ②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解析和控制
   本部分的研究重点不再局限于重型汽车转向节的工艺性控制方面,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综合考察转向节热挤压过程中物质、能量的流动特点以及坯料、模具、设备和工艺参数等诸多因素对整个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具一般性。首先,依照系统工程的相关理念提出了“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概念,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将该系统的子系统进行了归纳和划分,明确了物质、能量在各子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然后,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相关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的根本原因,得到了主因分析的石川图,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统计数据对主因按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进行了排序。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角度,明确了“归根结底需要从热挤压系统受力和受热这两方面去综合研究”的思路。随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成形速度、坯料初始温度、摩擦系数、模具初始硬度这四个主要的可控工艺参数对热挤压系统力(最大成形载荷,凸凹模应力分布)、热(挤压件温度场,模具表层温度分布)两方面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以上工艺参数关于最大挤压力、凹模应力集中区最大主应力、挤压锻件最高温度、模具表层最高温度的影响规律曲线。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转向节热挤压系统的工艺参数综合工程指导规范。
   ③转向节热挤压模具结构研究及其参数优化
   解析转向节挤压-模锻复合制造工艺中热挤压模具常见的失效形式、部位和机理,首次将阻力墙结构引入转向节热挤压模具结构中以改善其整体的强受载性质,以期获得填充性和模具寿命的平衡和匹配。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分别对闭式挤压结构、开式飞边槽结构和阻力墙结构进行了关于受力、受热和填充能力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指出阻力墙结构的实质,得到阻力墙结构具有最优综合性能的评价。进一步,采用部分析因试验设计的方法,针对转向节热挤压加工中常用的三个评价指标:填充能力、最大成形载荷、杆部圆角区最大磨损量进行主参数效应的筛选和效应显著性排序,得到了主参数效应的排序表。随后采用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方法结合遗传算法(RBF-GA)作为组合优化策略对转向节热挤压模具上的阻力墙结构参数开展多目标优化研究,以期找到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充分发挥阻力墙结构在填充性和模具寿命方面的综合性能潜力。首先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试验设计,选择了适当的设计参数样本。在对相关核函数拟合效果综合对比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较高精度的以对数路径为核函数的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然后将遗传算法引入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并结合工程实际评价了目标函数的权重效应,将相关的权重因子引入多目标评价中,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重构目标函数并进行寻优操作,最终得到了最优的阻力墙参数取值。最后将研究结论应用到大江铸锻公司相关转向节热挤压模具上进行了试验和跟踪。统计发现五套跟踪的转向节热挤压模具寿命平均为5187件,是原闭式结构挤压模具寿命的2.66倍,是参数优化前阻力墙结构挤压模具寿命的1.48倍。阻力墙结构在转向节热挤压模具上获得了成功,在保证锻件质量的前提下,挤压模具增寿的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