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
【6h】

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巴蜀摩崖研究论题的提出

1.2 学术界对巴蜀摩崖的研究概况

1.3 本文对巴蜀摩崖的研究重点

2 佛教建筑的本土化与地域化

2.1 佛教寺院的本土化进程

2.1.1 舍宅为寺与寺院园林化

2.1.2 中国佛塔的形制变化

2.2 石窟寺的发展演变与地域化

2.2.1 中国石窟寺的空间形态变迁

2.2.2 佛教传播途径与石窟分布特征

2.2.3 巴蜀摩崖石窟发展的阶段特色

2.3 巴蜀摩崖石窟与宗教文化特色

2.3.1 佛教流派与巴蜀摩崖石窟

2.3.2 本土道教与巴蜀摩崖石窟

2.3.3 三教合一与巴蜀摩崖石窟

2.3.4 世俗文化与巴蜀摩崖石窟

2.4 小结

3 巴蜀摩崖石窟兴起的文化技术背景

3.1 巴蜀摩崖石窟兴盛的文化背景

3.1.1 巴蜀摩崖石窟兴盛与时代政治背景

3.1.2 巴蜀摩崖石窟兴盛与社会文化背景

3.1.3 巴蜀摩崖石窟与地方社会经济

3.2 巴蜀摩崖石窟兴盛的技术力量支撑

3.2.1 早期崖墓开凿对摩崖石窟的影响

3.2.2 世袭工匠与摩崖技术的延续发展

3.3 巴蜀摩崖石窟兴盛与文化艺术影响

3.3.1 雕刻艺术发展与摩崖石窟的兴盛

3.3.2 地方绘画艺术对摩崖石窟的影响

3.4 小结

4 摩崖石窟分布规律与选址布局

4.1 巴蜀摩崖石窟的分布规律

4.1.1 摩崖石窟分布与交通环境

4.1.2 摩崖石窟分布与地质地貌

4.1.3 摩崖石窟分布与行政区划

4.2 摩崖石窟选址与区位环境特色

4.2.1 摩崖营造环境与山水格局

4.2.2 摩崖的选址类型及特征

4.2.3 摩崖石窟选址与城镇关系

4.3 摩崖石窟布局与空间环境特色

4.3.1 以寺院为核心的放射空间布局

4.3.2 顺应崖壁延伸的线性空间布局

4.3.3 利用地形的垂直转换空间布局

4.3.4 自由灵活的分散式空间布局

4.4 巴蜀摩崖石窟与环境景观塑造

4.4.1 摩崖石窟与自然环境

4.4.2 摩崖石窟的人文环境

4.4.3 摩崖石窟的组景要素

4.4.4 摩崖石窟与环境意境

4.5 小结

5 巴蜀摩崖的建筑空间构成

5.1 龛窟的空问组合特征

5.1.1 龛的基本形制

5.1.2 窟龛的空间艺术

5.1.3 窟龛的装饰艺术

5.2 窟檐与摩崖空间形态

5.2.1 自然崖体构成的窟檐

5.2.2 木构窟檐的构筑形式

5.2.3 仿木式窟檐的空间特色

5.3 摩崖造像与靠崖式建筑

5.3.1 佛殿与空间环境特色

5.3.2 佛殿建筑技术与艺术

5.3.3 窟前建筑的空间处理

5.3.4 摩崖与寺院环境关系

5.4 小结

6 摩崖石窟中反映的唐宋建筑

6.1 石窟中所反映的建筑类型

6.1.1 殿宇与楼阁

6.1.2 佛塔与经幢

6.1.3 其它类建筑

6.2 建筑组群模式及院落布局

6.2.1 轴线与主从空间秩序感

6.2.2 通透灵活的廊院式布局

6.3 建筑详部及构件类型特征

6.3.1 台基勾栏的构筑形态

6.3.2 梁柱斗拱的组合艺术

6.3.3 屋顶形态与装饰艺术

6.3.4 门窗家具的艺术特征

6.4 巴蜀的唐宋建筑风格探析

6.4.1 建筑组群的空间特色

6.4.2 建筑形态的风格演变

6.4.3 唐宋建筑地域风格演变

6.5 小结

7 研究探新总结

8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摩崖石窟是重要的宗教建筑类型之一,是集雕刻艺术、宗教文化、空间处理为一体的特殊建筑形式。本文对巴蜀地区的摩崖石窟进行了多学科、多方位的系统阐释,详细地剖析了摩崖石窟的发展历程、技术艺术背景、历史政治形成、分布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关系以及窟龛内反映的建筑形式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摩崖建筑环境观。
   本文首先从佛教建筑的中国化入手,通过佛教建筑中国化的讨论进而深入到石窟寺的中国化和地域化的研究。佛教建筑中国化主要是指佛教寺院遵从中国传统院落的格局布局,由此带来的影响有二,其一是塔逐渐独立出来,不再成为寺院的核心,其二是寺院环境受到中国传统住宅园林的影响而走上寺院园林化的道路。石窟寺的中国化过程相对复杂和漫长,其中国化过程的最主要的特征有二:其一是塔殿窟形式转变为塔柱窟或中心柱窟,并和佛教寺院中国化过程类似,逐渐取消塔柱形式而形成佛殿窟。其二,石窟寺逐渐从深邃洞窟演变为崖壁上开毗邻浅龛的摩崖石窟形式。巴蜀摩崖石窟寺集中地反映了石窟寺中国化的这两个特点,并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和明显的地域造像特征。
   接着,本文探讨了巴蜀摩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背景。巴蜀地区摩崖石窟大量开凿于盛唐之后,兴盛于中、晚唐、五代,两宋时,巴蜀摩崖石窟开凿发展到巅峰时期,石窟开凿遍布于巴蜀的大部分地区。摩崖石窟的繁荣与巴蜀地区特殊的地理文化、地方经济,以及唐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石窟开凿技术和艺术的历史背景来看,摩崖石窟的开掘与巴蜀地区历史上崖墓开凿的技术基础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摩崖的艺术表达与巴蜀地区的雕塑艺术发展、绘画艺术背景以及唐宋时期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都有很大的关联。
   紧接着,文章在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巴蜀摩崖的分布选址布局规律。摩崖石窟在巴蜀地区数量大,分布广,且分布密度大。这与巴蜀地区的水陆交通、城镇分布、历史区域划分、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沿着红砂岩地区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分布是摩崖分布的显著特点;唐宋期间巴蜀各地不平衡的宗教发展也影响着摩崖的分布。摩崖的地理选址通常注重选址地形的地理气势,并根据摩崖的艺术特点,注重自然形态的完整性,其选址与周围地理环境、寺庙建筑空间有着一定的布局规律。以摩崖为核心景观而逐年建立起来的摩崖园林是摩崖石窟的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长久的历史营建,巴蜀摩崖园林结合自然地理环境,逐渐添置历史人文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摩崖景观园林。
   接下来文章以丰富的测绘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巴蜀摩崖的建筑空间构成。巴蜀摩崖窟龛形制丰富,从窟龛的建筑艺术处理来看,窟龛的装饰题材和装饰艺术具备自己的风格特征,在遮阳、排水、采光等方面处理得独具匠心.不同的摩崖石窟如大像龛、排龛、千佛等其窟龛风格变化多姿、尺度千差万别,其对应的摩崖建筑形式也各有不同,通常采取窟檐、大佛殿、民居等相应的建筑形式予以合理保护。本文重点分析了天然窟檐、木构窟檐、石构仿木窟檐的构成特征、大佛殿的空间构成以及其建筑技术和艺术、窟前建筑的组合以及摩崖建筑与寺院的构成关系等。
   最后,文章重点探讨了巴蜀唐宋摩崖所反映的建筑形式。这同样是在长期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摩崖石窟内雕刻着大量的唐宋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对于我们研究实物无存的巴蜀地区唐宋建筑的风格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摩崖石窟中反映的唐宋时期巴蜀建筑的建筑类型和一般风格特征。其中建筑类型主要有殿阁、廊阁、台、塔、经幢、桥梁等.从建筑组群及院落布局来看,巴蜀摩崖石窟中的院落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强调主从空间次序感。院落布局特征主要是通透灵活的廊院式布局。从建筑详部及构建类型特征来看,巴蜀地区的台基踏步、梁柱斗拱、廊道栏杆、屋顶形态、门窗家俱等都有其自身的构筑特点和艺术特征。巴蜀地区唐宋建筑的风格是在对巴蜀地域内秦汉以来的建筑形式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参照了北方官式建筑的做法,并吸收了当地民居的构造特点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地域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