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X光分幅相机结构优化及其增益机理研究
【6h】

X光分幅相机结构优化及其增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课题的选择

1.3 本文的主要任务

2 X光分幅相机

2.1 分幅诊断技术的发展概述

2.2 行波选通型分幅相机

2.3 微通道板

2.4 本章小结

3 分幅相机设计与实验验证

3.1 分幅变像管的机械结构设计

3.2 微带线

3.3 电控系统

3.4 图像记录装置

3.5 验证实验与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分幅相机增益机理

4.1 MCP离散打拿极增益模型

4.2 静态增益

4.3 动态增益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物理实验和诊断是当前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大内容,在当前理论不够完善,制靶技术不够理想,激光装置功率有限的实情下,发展ICF的诊断技术是ICF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微通道板(MCP)为核心部件的高速近贴聚焦X光分幅相机(XFC),可提供高精度的时空分辨图像,其测量数据是分析超快过程的重要依据,已经成为惯性约束核聚变(ICF)、高能高密度物理(HEDP)、Z箍缩(Z-Pinch)等研究领域的标准诊断设备。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分幅相机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当前比较成熟、实用的快分幅技术——行波选通型X光分幅相机,并研究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微通道板是行波选通型分幅相机的核心器件,文中对其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和结构参数作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优化了当前的分幅相机结构。同时采用纯电子学的方法产生了四路一致的皮秒高压选通脉冲,通过测试脉冲波形,发现脉冲能量主要分布在0~6GHz频率范围内。在此通带内,对多种渐变微带线的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Chebyshev多节变换线和Klopfenstein阻抗渐变线不仅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匹配,还可使选通脉冲信号低反射、低损耗地沿传输路径传输。
  为了验证相机的性能,利用多种紫外光源,对分幅相机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获得了相机的曝光时间参数(152ps)。通过监测选通脉冲的传输过程,发现脉冲宽度展宽是造成曝光时间测量值比理论值小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相机的时间分辨率提供重要指导。
  为研究分幅相机的增益机理,采用解析法对X光分幅相机中微通道板单孔内电子运动、碰壁和二次发射一系列完整过程进行了建模与求解,依托商业软件Lorentz-2D,得到了二次电子初能量分布、电子碰壁前能量分布、渡越时间分布等曲线,这些仿真结果可为优化分幅相机系统设计、提高相机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实验测量了分幅相机的静态灵敏度曲线,与仿真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光电子首次碰撞深度是影响相机增益的重要因素,给出了修正后的增益与电压关系表达式,定性分析了工作偏压等参数对首次碰撞深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样机的动态增益曲线,从微波原理上分析了造成增益衰减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测量了增益衰减常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