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因素及灭菌实验研究
【6h】

影响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因素及灭菌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等离子体射流的重要性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气体放电理论及仿真分析

2.1 气体放电基本理论

2.2气体放电的特性分析

2.3等离子体射流的机理分析

2.4等离子体射流源的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外环结构下的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及灭菌实验

3.1 实验装置介绍

3.2 主要实验内容

3.3 主要结果及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针-环结构下的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及灭菌实验

4.1 实验装置介绍

4.2 实验内容

4.3 主要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空气条件下的微孔阴极放电特性研究

5.1微孔阴极放电装置的设计

5.2空气条件下的稳定放电研究

5.3 相关电气特性测试

5.4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展开▼

摘要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APPJ)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气体放电技术,在国际上引起了重大关注,成为气体放电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相比于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来说,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强气流将等离子体“吹”出放电腔,直接喷射到大气环境中,使得等离子体与高压电极分离,对操作者的安全性有极大提高,其活性物质数量大、种类多、浓度高,且放电气体温度可低至室温,在材料表面改性、等离子体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凸显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针对等离子体射流产生的机理及发展过程、放电特性、射流应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但针对电极参数和结构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对于放电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关于射流源的仿真研究报道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主要以DBD型的射流结构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较全面分析了其射流特性的影响因素;同时,设计并制作了基于微孔阴极放电(Micro-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MHCD)原理的空气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对其单微孔和多微孔放电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为此,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做如下归纳:
  首先,论文对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现有DBD型式APPJ和MHCD型式APPJ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介绍了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阐释了射流放电过程中的几种典型放电形式。针对 DBD型中的两大类型射流结构,即外环电极结构(外单环和外双环结构)和针-环电极结构,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了外单环电极、外双环电极以及针-环电极的二维模型,并对它们进行电场/流场耦合的仿真分析,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搭建了大气压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的方法较全面研究外环电极结构(外单环电极结构、外双环电极结构)下的射流长度影响因素:电极位置、电极参数、外部气流以及外施电压等,并结合电场、流场的基础理论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外双环电极结构APPJ的“多脉冲”放电形式,对其纯氦气射流、氦气/空气混合射流的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开展将氦气/空气混合射流用于大肠杆菌的灭菌实验,验证了其应用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第四,设计并制作针对针-环电极结构的实验装置,观察其正负不对称的“多脉冲”放电形式,分析电极参数的变化对于放电脉冲个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对射流长度的影响因素,比较纯氦气以及氦气/空气混合情况下的射流功率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肠杆菌的灭菌实验研究。
  最后,设计并制作了基于MHCD的空气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实现了其在大气环境下的稳定空气放电,并对相关的电气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部分实验结果,为实现均匀空气等离子体射流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