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磷酸钙骨水泥加强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6h】

磷酸钙骨水泥加强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对照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1

附图2

综 述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材料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探讨可注射CPC替代PMMA作为加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及骨缺损填充材料的可能性。 方法: 1.选择甲醛浸泡的21具老年女性尸体,年龄68~83岁,平均73岁。取双侧肱骨标本共42个,去除附着软组织,肉眼及正侧位X线排除先天性畸形、骨折和肿瘤,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骨密度,均达到WHO规定的骨质疏松标准(BMD0.2~0.4g/cm<'2>)。 2.按照Neer标准关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定义,用摆锯对标本进行肱骨头外科颈和大结节的截骨;在骨折断端面上,用骨凿做出宽10mm、长25mm、深5mm的沟槽,以模拟骨缺损。共制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并骨缺损标本42个。 3.42个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标本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个标本,为CPC填充组:B组15个标本,为PMMA骨水泥填充组;C组12个标本,为空白对照组。 4.三组标本均用钛合金5孔三叶草型钢板作为骨折固定材料。骨折解剖复位后,钻好各螺钉所需孔。A组、B组分别以10mlCPC和PMMA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及肱骨头钉道,然后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C组标本不填充骨水泥,直接以钢板螺钉固定骨折。三组的螺钉使用情况相同,以5枚3.5mm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于肱骨干,5枚4.0mm松质骨螺钉固定钢板三叶草部分于肱骨头。标本处理完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其完全凝固。 5.将待测标本自肱骨髁上方10cm处锯断后,上下两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牙托粉)包埋(用于螺钉轴向拔出试验的标本仅包埋近端)。 6.对三组标本进行压缩、拉伸及松质骨螺钉轴向拔出试验,测量极限压缩载荷、极限拉伸载荷及松质骨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等相关数据。 7.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两种材料在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术中的生物力学表现。 结论: 可注射CPC可以获得和注射型PMMA类似的力学强度,在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手术中,能够替代PMMA作为加强骨折内固定和填充骨缺损的材料,在术后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