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镇与农村金融排斥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城镇与农村金融排斥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和农村金融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形式。但总体来看,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很有限,城镇和农村也暴露出了一些金融发展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金融问题更加严重,导致经济主体从就近金融机构获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困难,即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问题。一般认为,金融排斥是指由于没有合适的获取渠道,社会中的部分经济主体不能以合适的方式获得主流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它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概念,不仅与金融服务的地理可达性即地理排斥有关,而且还包括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自我排斥。目前,中国金融排斥现象已十分普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以及城镇和农村之间的金融排斥程度都相差较大。因此,研究金融排斥问题,将金融发展与摆脱贫困联系起来,能够为中国治理严峻的贫富差距,城镇和农村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支持,同时扩展了学术界对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维度。另外,金融排斥作为社会排斥的一个子集,是社会排斥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如贫富差距、城镇和农村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因此,研究中国城镇和农村的金融排斥问题,对于完善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体系,缓解社会排斥程度,推动经济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城镇和农村二元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与影响因素。首先,文章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借鉴,构建了金融排斥四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的测度了中国城镇和农村的金融排斥差异程度,并根据测算出的指数值,对各省市进行了综合排名和评价分析。然后,利用1995-2011年间中国29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法,从外部环境和个人禀赋两个方面,对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显著。在中国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镇和农村经济增长不平衡,二者金融业发展进程各异,导致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问题日益扩大;二是,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具有地理集聚性,即从整体上看,经济增长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其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问题比中西部更加显著;三是,对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可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年龄结构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四个因素与各省市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差异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人均财政支出、女性人口占比和受教育状况则呈现出负的显著性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城镇和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即统筹中国城镇与农村之间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增强各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金融知识教育;以及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体制建设,完善金融体系;大力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减少金融排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