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框架结构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6h】

框架结构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控制结构的侧移刚度均匀变化是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规范都有关于控制侧移刚度的要求。目前对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多采用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计算的侧移刚度比来控制,很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楼层高度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楼层层高比较大时,这种方法常常过于严格而难以满足。而采用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计算侧移刚度比的方法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本文将对于这两种侧移刚度计算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框架结构的这两种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范(下文简称JGJ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5-92-2013规范(下文简称DBJ规范)分别对应这两种侧移刚度计算方法及其限值。钢结构因其本构简单,以其作为分析基础通常更能反映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侧移刚度比的变化规律。本文第二章先从钢框架结构的角度对三类模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分析,第三章从变形控制的角度分别探讨两种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的合理限值并解析现有限值的控制依据,第四章则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角度第三类模型进行ABAQUS弹塑性分析,验证钢框架结构得到规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用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①JGJ规范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及限值对变形突变的控制更加严格,即β<1.1;DBJ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及限值对变形突变的控制相对较松,即β<1.2。
  ②从钢框架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对结构的侧移刚度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控制,否则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变形集中从而带来结构的倒塌破坏。对于侧移刚度比值只满足DBJ规范要求而不满足JGJ规范要求的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大震下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我们认为DBJ规范侧移刚度比计算方法及限值也能对结构的侧向刚度均匀性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