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以重庆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研究为例
【6h】

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以重庆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研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论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借鉴

1.3 研究的方案与特色创新

2 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理论研究

2.1 研究论题的核心概念

2.2 城市发展与工业空间的理论联系

2.3 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实践联系

3 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案例模式分析

3.1 保护改造为主的转型模式

3.2 开发重建为主的转型模式

3.3 不同模式下的转型特征

4 重庆城市发展与工业的历史演变

4.1 城市历史背景的演变

4.2 城市产业技术的演变

4.3 城市产业文化的演变

5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与重庆城市发展的现状关联

5.1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更替的现实性

5.2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对于保持城市空间特色的必要性

5.3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5.4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对于重塑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5.5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现状与城市发展的现实困惑

6 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策略的建立

6.1 转型策略的概述

6.2 “五要素”转型策略与城市发展的联系

6.3 要素组合框架模型

7 重庆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五要素”策略

7.1 功能要素:功能定位与多样性策略

7.2 场地要素:空间密度与肌理的策略

7.3 形象要素:工业形象和节点的策略

7.4 连贯要素:构筑连贯性的策略

7.5 重塑工业文化的策略

8 重钢遗存工业空间的转型对策

8.1 历史与现状评价

8.2 转型的“五要素”策略

9 结 语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重庆部分工业区的空间布局考察分析

C. 重庆主要工业区的空间转型建议

D. 重庆市重点遗存工业空间名录

展开▼

摘要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中遗存工业空间的转型研究成为热门课题。本论文以重庆这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重点,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和系统论的方法。探讨城市发展与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策略方法,并力争形成一套对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认知框架,为城市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论文对城市发展和工业空间转型的理论,指出城市空间的变化与传统工业空间的调整均不是孤立的现象,两者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论文首先从城市发展和工业空间转型两个方面,通过理论研究,找到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并对国内国外不同城市发展状况,不同工业类型的转型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模式下的转型特征。
  重庆有独特的城市自然和历史环境。两江水运促成了城市工业萌芽,抗战和三线建设推动了重庆近现代工业兴起,工业技术进步引起了生产空间形态规模和布局的变化,主导工业的更替也引起了城市文化的变迁——可以说每一次城市的发展变化的背后都蕴含着工业的演变。因此在当前传统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到一系列综合性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大量实地调研发现,在重庆城市快速发展中,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转型后的新空间没有能为重庆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反而是为了实现利益,大量的转型采取了单一的方式去解决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论文尝试从历史主义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发展和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关系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核心通过基于城市历史形态的要素提取,建立转型“策略机制”,由此可以指导空间转型并适应未来城市发展。论文认为,只有通过对城市历史形态的考察,才能发现遗存工业空间转型的未来形态。这个未来就是城市空间必须是具有丰富人性的集合体,它具有系统论的特征,转型需要从城市功能复杂性、密度和肌理、节点与形象、连贯性、文化生态等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论文以历史主义为态度,系统论为方法,将各个因素纳入一个融合系统中进行研究,并依此建立综合的”五要素FLICC”转型策略——转型应当是满足以恢复功能复杂性为核心(Function),以调整密度与肌理为基础(Land),以构建节点与形象为保证(Image),以修补连接与编织为依托(Coherence),以重塑文化与生态为助推(Culture)等一系列多要素条件的实现。
  在建立了“五要素”转型策略后,论文针对重庆遗存工业空间的整体转型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首先对转型区域的遗存工业空间进行特色分区,增强城市整体特色和多样性;其次在转型中建立适宜的空间密度与肌理,改变以往单一的现代主义建设方式;对于转型后节点和形象的建立,提出了保留、融合、对比和强化细节等设计具体手法;对于道路的交通的设计,则基于国有工厂布局特点,提出重建一个具有多重选择性,连续性的道路模式;最后对于新空间中文化塑造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地标、文化区和文化节等解决方案。
  论文最后对重庆钢铁公司的整体搬迁这一热点现实问题,依据”五要素FLICC”转型策略,提出对遗存工业空间进行了功能定位与分区、开发强度与密度、公共节点及整体形象,交通连接、工业遗存与景观生态修复等一系列设计,以期能为类似的遗存工业空间转型提供借鉴。
  当然任何先验的办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接受一个差异性的转型路径与多元化的转型结果,但只要我们以历史主义态度,尊重那些空间的常识性法则:尺度、形态、密度、多样性等空间要素;以系统论的解决方法,将空间视作多要素组合的有机整体,就可以在城市发展和遗存工业空间转型中,不断保持城市的生命力。

著录项

  • 作者

    周挺;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兴国;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形态; 遗存工业空间; 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