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体化救治背景下的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6h】

一体化救治背景下的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研究的目的、意义

1.4国内外研究综述

1.5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综合医院急诊部一体化救治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2.1综合医院急诊部的救治方式、构成及特征

2.2综合医院急诊部一体化救治模式

2.3综合医院急诊部一体化救治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2.4本章小结

3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现状调研分析

3.1调研背景理论

3.2综合医院急诊部总体规划及总图布局

3.3综合医院急诊部平面分析

3.4综合医院急诊部流线分析

3.5综合医院急诊部空间环境分析

3.6本章小结

4 一体化救治背景下的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优化设计

4.1总图布局优化

4.2平面功能优化

4.3交通流线优化

4.4空间品质优化

5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研究中的问题和体会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建设概况调研表

C向医护咨询的问题

D. 急救患者跟踪调研表

E.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研究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J15B03)资助。随着急诊就医需求的增长及其服务体系的发展,一体化救治模式正在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内逐渐展开。然而,急诊建筑缺乏分区、流线迂回、环境嘈杂的现状,无疑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为适应高效运转的院前接诊、院内救治、监护康复为一体的模式,文章针对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建筑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医学界提出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章首先从建筑学、医学方面梳理了国内相关研究,同时对国内、外急救体系特征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医院急诊部的运行方式,以及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缘起、发展、制约。进而从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设施、业务流线、行为心理四个方面提出设计影响因素。
  而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了重庆市院前急救资源分布的概况,实地调研也总结了其在院区布局、功能空间、内部流线和医疗环境方面的建设现状。同时,对抢救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并对家属、医护人员进行访问,深入分析总结了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诊建筑空间的要求。
  结合以上调研内容分别提出相应策略,并着重对调研急诊部进行优化设计。1)在总图优化方面提出:选择重庆主城区适宜的急救服务半径,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组织急救车道、院区入口、建筑入口,以实现交通通畅;增强建筑之间的易达性、衔接性,以实现布局协调。2)在平面优化内容中提出:应按照紧急、次紧急、普通区划分就诊区,以实现功能整合;组织服务功能引导人流,以实现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整理绘制科室尺度、布局,以实现科室优化。3)在流线优化方面提出:设立短捷、分离的急救流线,以实现流线的通畅性;设置水平、垂直、立体廊道,提升功能的衔接性能;梳理污洁、医患各自的流线,以达到流线独立的目的。4)在环境优化方面提出:提供采光通风、候诊空间、就诊信息等,以改善就诊环境;改善基本服务设施及标识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设置适宜的色彩和材质,以优化空间品质。

著录项

  • 作者

    王翯;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龙灏,徐晓军;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246.181;
  • 关键词

    一体化救治; 综合医院; 急诊部; 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