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烈士陵园雕塑的设计——以叙永县烈士陵园文化广场为例
【6h】

烈士陵园雕塑的设计——以叙永县烈士陵园文化广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雕塑的形式与类型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问题与冲突:陵园雕塑的传统风貌与景观雕塑的现代价值

2.1 陵园雕塑的传统风貌

2.2 基于设计语言的景观雕塑的价值

2.3 传统陵园雕塑与现代景观雕塑的冲突与融合

2.4 本章小结

3 经验与局限:烈士陵园景观雕塑的调研分析

3.1 基于场景再现的景观雕塑叙事模式

3.2 基于视觉体验的陵园雕塑本体表达

3.3 基于视线营造的景观雕塑环境融合

3.4 烈士陵园景观雕塑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方法与策略:陵园雕塑的设计策略

4.1 基于议论与反思的景观雕塑叙事策略

4.2 基于材质体验的景观雕塑表达策略

4.3 基于空间界面的景观雕塑融合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案例:叙永县烈士陵园文化广场景观浮雕设计

5.1 现状分析

5.2 立意布局

5.3 雕塑本体

5.4 雕塑环境

5.5 本章小结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旅游休闲中不忘对先烈的缅怀,并从中吸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这是老区红色旅游的独特内涵和重要元素。为此烈士陵园建设也逐渐兴盛。雕塑在风景园林中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烈士陵园的规划设计中雕塑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实证的研究思路,重点研究讨论革命烈士陵园中景观雕塑的设计立意、主体表达、环境融合等问题。
  首先,论述问题与冲突。陵园雕塑的传统风貌和现代景观雕塑现的内涵在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陵园雕塑侧重于塑造主题景观、营造历史画卷、展现凝重和静穆的场所氛围,雕塑附属于陵园;现代景观雕塑侧重于材质、造型、色彩的综合表现,侧重于景观雕塑对场地中人的行为的引导,侧重于景观雕塑对地域文脉的传承和再现。现代景观雕塑在革命烈士陵园中的运用,要彰显出环境空间的公共性、地域文化的延续性、环境空间的融合性。
  其次,阐述经验与局限。陵园景观雕塑的现状分析。陵园雕塑主题的设定,在叙事模式方面,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侧重于直叙、加快/减缓,停顿等叙事节奏的综合运用。容易忽略关于战争反思和议论的表达主题。在景观雕塑本体表达方面,追求层次、张力、稳定、动势、虚实等视觉造型美感,强调金色、红色、深色、黄色等不同色系的组合运用。容易忽略雕塑的材质和肌理对景观雕塑体验的积极作用。在视线营造方面侧重于视角、视距的设计和感官视觉转移设计。容易忽略人对景观雕塑以及景观周边环境触觉、嗅觉、听觉的体验。文章还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和莫斯科二战纪念广场雕塑设计。
  第三,论述方法与策略。研究陵园景观雕塑的设计策略。在立意方面,强调以“反思”的方式展现雕塑的内涵,主要有隐喻、解构、夸张等方式。在雕塑的本体设计方面,强调泥土、木材、石材、青铜等不同材质的触感体验特性。在环境融合方面,以界面设计为核心,强调界面的构成、空间的塑造、植物群落、垂直绿化等设计模式。
  第四,采用实证分析。以叙永县革命烈士纪念广场雕塑为例,在分析叙永县历史文化和革命烈士陵园广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浮雕设计与广场挡土墙融合的总体策略。浮雕设置了革命重镇——红色叙永、革命重镇——风云叙永等八个篇章。浮雕材料以青石为主,浮雕造型以工笔线型为主,采用线面结合的形式,突出构图的虚实对比。在环境融合方面,地形设计采用台地、平地、下沉广场、微地形四种模式。植物景观以苍松翠柏为主;视线设计上比较注重景观的层次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