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6h】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缘起

1.2城市绿色空间概念

1.3绿色空间建设问题及内因

1.4研究基本点

1.5研究目的与重点

1.6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绿色空间本体认知

2.1内在多维属性认知

2.2外在复杂结构认知

2.3自然与非自然演进动力认知

2.4绿色空间规划的社会政策局限认知

2.5本章小结

3 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导向与应对思路

3.1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导向

3.2绿色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3.3生态整体规划应对思路

3.4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例

3.5本章小结

4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战略考量与结构规划

4.1战略考量与结构规划的任务

4.2战略与结构的纽带:空间管制分区

4.3响应“生态优先”战略:构筑区域绿色安全结构

4.4响应“绿色生产”战略:提升城市绿色产业结构

4.5响应“宜居生活”战略:优化城乡建设空间结构

4.6本章小结

5 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

5.1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的任务

5.2保障生态功能:生态网络与关键区规划建设

5.3引导生产功能:都市农业与游憩业规划建设

5.4控制生活功能:城镇化转型区和村庄规划建设

5.5响应复合功能导向的用地布局规划集成

5.6本章小结

6 用地单元绿色空间详细控制

6.1用地单元详细控制的任务

6.2“单元引导+片区/场地控规”的分层控制体系

6.3单元引导的编制

6.4片区/场地控规的编制

6.5片区/场地控规的控制模式

6.6本章小结

7 绿色空间规划实施与管理策略

7.1完善规划编制途径

7.2优化管理工具

7.3创新管理机制

7.4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主要创新点

8.3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安全屏障、农林生产设施和游憩服务基地,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当建设行为的强烈干扰和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强烈需求,论文基于多地的规划实证,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范式进行了探讨。
  论文研究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生态整体规划思路,以土地空间资源配置为基础,以“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结构、功能组织、用地布局、关键控制要素为核心内容,构建衔接多尺度、整合多功能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例、规划管控技术、管理实施策略,以弥补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式应对绿色空间的不足,力图通过“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实现绿色空间的“生态优先、绿色生产、宜居生活”。论文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本体认识:(第一章)提出研究概念、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系统认知城市绿色空间的自然、社会、经济多维属性,以及显示在土地空间上的复杂结构形态;辨析影响绿色空间演进的自然力与非自然力,以及局限绿色空间规划的相关政策背景。
  第二部分为规划范式讨论:(第三章)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范式实证经验,揭示现行法定规划体系对绿色空间应对不足之处。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融合多种规划思想和方法,提出生态整体规划思路,探讨与现行规划体系衔接的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建构规划框架体例(规划空间层次、规划阶段及核心技术、法理地位、总体目标、利用分类和规划程序),作为指导具体规划的基本框架。
  第三部分为规划管控技术:结合番禺、宝鸡、眉山、重庆等地实践,围绕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用地单元三个法定规划层次,解析各层次焦点问题,衔接相关专业或专项规划要求,明确各层次规划主要内容和目标,针对重点管控内容形成核心规划技术:(第四章)在城市规划区,考量绿色空间发展战略,制订结构规划,形成分区管制政策指引;(第五章)在中心城区,组织绿色空间功能,制订用地布局规划,集成“六图一表”规划路径;(第六章)在用地单元上,建立“单元引导+片区/场地控规”的分层编制模式,对生态型片区、生活型场地和关联边缘地带提出关键指标要素体系和控规控制模式。
  第四部分为实施管理创新:(第七章)借鉴国内外绿色空间管理经验,提出完善管理“政策群”,优化管理“工具包”,创新管理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