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C-MS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中的应用研究
【6h】

GC-MS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尿液有机酸定量方法

第二部分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尿液代谢产物检测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在遗传性代谢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对尿液中异常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2.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尿液中代谢产物检测的影响。 方法: 1.对尿液12 种特征性代谢产物进行GC-MS 定量分析2.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以正十七烷酸作为内标物质,建立定量标准曲线。 3.对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进行可行性评价。 4.采集正常儿童尿液,对其中12 种特征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确定各个化合物参考值。 5.收集了49 例诊断为有机酸尿症、氨基酸代谢缺陷病以及NICCD 患儿的急性发作期尿液标本以及9个2009年-2010年由欧洲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心提供的室间质控 (ERNDIM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EQA) schemes)阳性尿液标本进行检测。 6.以上标本都分别采用尿素酶法和有机酸萃取法两种前处理进行检测。 7.检出的尿液代谢产物采用NIST 图谱库定性。 8.采用尿素酶前处理法和有机酸萃取法对12 种特征性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标准曲线,观察线性相关系数、定量下限、批内、批间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 9.探讨尿素酶前处理法和有机酸前处理法对尿液异常特征性代谢产物在定性及定量上的差异,采用配对T 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采用尿素酶前处理法,对12 种有机酸进行测定。3-羟基丙酸、甲基丙二酸、2-羟基异己酸、尿嘧啶、戊二酸、己二酸、2-羟基苯乙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辛二酸、苯丙酮酸、乳清酸、癸二酸这12 种有机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23min,9.75min,10.18min,12.07min,13.15min,14.79min,15.78min,16.35min,17.60min,17.79min,18.38min,20.16min。除苯丙酮酸外,线性相关系数在0.981-0.999 之间,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小于15%,除尿嘧啶和乳清酸低浓度回收率在70%左右,其余各有机酸平均回收率在80%-111%之间。苯丙酮酸经肟化后采用有机酸液液萃取前处理,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15%,回收率在92%-104%之间,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2.尿素酶预处理法不能检测己酰甘氨酸、苯丙酰甘氨酸,有机酸萃取法不能检测半乳糖、半乳糖酸、半乳糖醇及氨基酸。 3.分别通过尿素酶预处理及有机酸萃取法前处理后,甲基丙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2-羟基苯乙酸等有机酸的批内CV为3~10%之间,批间CV为9%~15%,平均回收率均为90%~105%,两种方法作T-test 无统计学差异。 4.3-羟基丙酸、乳清酸、尿嘧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在采用尿素酶预处理后,批内CV为2~13%,批间CV<15%,平均回收率在90~110% 之间;采用有机酸萃取前处理,批内及批间CV>15%,平均回收率小于90%或大于110%,两种方法做T-test,P<0.05,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建立了尿液中12 种特征性代谢产物的GC-MS 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线性良好,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较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基本要求。 2.由于尿素酶前处理法不能检测己酰甘氨酸、苯丙酰甘氨酸这两种特征性代谢产物,故尿素酶前处理法不能诊断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 3.对于极性有机酸如3-羟基丙酸、乳清酸、尿嘧啶等的定量分析,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尿素酶前处理法处理尿液标本后定量,可获得更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亦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