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前降钙素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和抗感染疗效中的意义
【6h】

血清前降钙素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和抗感染疗效中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一、重型肝炎概述

二、重型肝炎与感染的关系

三、传统评价感染指标

四、前降钙素的分子特点及产生途径

五、PCT的检测方法

六、前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102例入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 感染组临床诊断感染时与未感染组、慢乙肝组患者血清PCT检测分布结果比较 (见表2,图6)

三、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临床诊断感染时不同病原菌间PCT浓度

四、感染组PCT与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时间的比较(PCT阳性为>0.5 ng/ml)

五、 恶化组与好转组抗生素使用前后PCT差值变化(表4)

六、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之间其它炎症指标比较(见表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目前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1],我国现有的慢性 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2]。这些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有恶化或发展成终末期肝病的可能。据统计,我国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成重型肝炎患者人数最多,每年约有1%的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重型肝炎[3],约占重型肝炎的81%。
  重型肝炎(国内或称肝衰竭,国外或称暴发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在我国,其病因包括各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等。重型肝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80%,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常因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所致,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胆道系统、腹腔、肺部、血液等多部位感染。发生感染时因病情复杂、症状隐匿且不典型,往往通过感染症状、相关部位体征,以及体温、白细胞计数传统指标难以早期诊断。病原体培养虽是确诊的金标准,但由于病情危重,实施有创操作风险大,造成标本取材困难,加之病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容易延误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与及时有效治疗。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早准确介入抗感染治疗,评估治疗有效性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针对以上情况,临床上有必要寻找一种快捷、方便且灵敏度、特异性高的细菌和(或)真菌感染实验室指标来辅助诊断。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作为感染的生物学标志,近十几年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经研究显示,PCT是一种特异敏感的炎症和脓毒症血清学标志,是早期鉴别是否发生感染的高特异性指标,并可及时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已经确定感染的患者可作为临床监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4]。然而,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病原体鉴别诊断以及抗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国外研究报告甚少,国内尚未见报告。因此,本课题拟开展 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这一常见危重症中的临床监测,探讨其在这一方面的临床的价值。
  研究目的:
  探讨 PCT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病原体鉴别诊断以及抗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02例,其中,重型肝炎患者共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例。重型肝炎组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未感染组(27例),感染组中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恶化组(32例)和好转组(19例)。
  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5],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剔除标准:所有入院前曾使用抗生素治疗、年龄<18岁、住院时间<7天、合并重大创伤及手术、烧伤、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感染组合并肺部、腹腔内、胆道、血液、肠道、尿路等部位的感染诊断均需临床诊断+病原菌培养阳性确诊。
  根据上述分组,入院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既往慢性病史,症状、体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体系SOFA评分)等资料,感染组记录临床诊断感染时以及抗感染治疗后相关的症状、体征;各组病人入院时、临床诊断感染时以及感染组抗生素治疗5天后分别留取血清4ml检测PCT(PCT检测结果判读:<0.5ng/ml:正常,0.5~2ng/ml:可能细菌感染,2~10ng/ml:细菌感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10ng/ml:提示严重的脓毒症),同时进行以下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痰、尿、胆汁、粪便、腹水以及外周血培养,X线胸片、B超。对比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未感染组以及对照组PCT水平;感染组不同病原菌间 PCT水平差异;比较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抗生素治疗前后PCT水平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1.各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TBIL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与谷丙转氨酶(ALT)对比,P值分别为0.572、0.555、0.734、0.406、0.153、0.125,两组间一般资料、评价重型肝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可进行比较。
  2.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临床诊断感染时与未感染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血清PCT检测分布结果比较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χ2=71.935,P=0.000。
  3.感染组不同病原菌患者PCT结果比较感染组51例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G-)24例(47.06%),革兰氏阳性菌(G+)7例(13.73%),真菌20例(39.22%),G-与G+间PCT浓度分布范围比较,χ2=0.356,P=0.837;细菌与真菌的患者比较PCT浓度分布范围,χ2=7.911,P=0.048。
  4.感染组PCT与感染病原菌培养出现阳性时间的比较(PCT阳性为>0.5 ng/ml)51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组中,临床诊断感染时48例PCT呈阳性,其中26例PCT为0.5~2 ng/ml,31例为2~10 ng/ml,1例>10 ng/ml,另外3例阴性。PCT阳性的时间与培养阳性比较,平均提前3.6天。
  5.感染组治疗前后PCT水平的比较合并感染患者中,好转组抗生素使用后的PCT平均浓度较使用前降低,而恶化组升高,好转组△PCT D5-D1与恶化组比较,P=0.000。
  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早期是否合并感染、鉴别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抗感染治疗疗效判定的有效指标。

著录项

  • 作者

    杜云;

  •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
  • 学科 内科学(传染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春亮;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62;
  • 关键词

    血清前降钙素; 乙型肝炎; 早期诊断; 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