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研究
【6h】

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概述

(一)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含义

(二)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兴起原因

(四)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类型

二、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之要素考察

(一)裁决当事人

(二)裁决的纠纷

(三)裁决人

(四)裁决依据

(五)裁决决定

三、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之系统考察

(一)裁决制度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区别

(二)裁决制度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

(三)裁决制度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

(四)裁决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四、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启示论

(一)对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评述

(二)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由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参与方众多、建设周期长、环境复杂多变、风险不确定等原因,建筑合同纠纷呈现多发性、专业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在建筑合同履行有效期内,保持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前提下快速有效地解决合同纠纷,对推动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各方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裁决制度是英国建筑领域十分独特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该制度既不同于调解,也区别于仲裁,近十年来成为英国建筑领域适用最广、最为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建筑合同纠纷。本文拟运用历史分析、规范分析、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价值评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裁决制度,试图揭示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约三万字。
  第一部分为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概述。本部分首先以裁决制度的含义为切入点,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然后理清裁决制度从分包合同到各类建筑合同,从合意性到权利法定性,从很少适用到广泛适用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挖掘该制度的兴起原因: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向是其兴起的观念基础;建筑合同纠纷的特殊性是其兴起的内在动力;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存在弊端是其兴起的外在原因。最后根据不同标准将裁决划分为法定裁决和约定裁决、选任裁决与指认裁决,澄清裁决制度的适用条件和各类型的优缺点。
  第二部分为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之要素考察。本部分从裁决当事人、裁决的纠纷、裁决人、裁决依据、裁决决定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对该制度进行文本意义上的静态介绍与考察。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上介绍裁决当事人,然后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纠纷,进而分别阐明裁决人资格、确任、辞换、权利、义务,以及裁决所适用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最后阐明裁决决定的范围、效力和履行,特别阐明了裁决决定效力分为临时约束力和最终约束力两种情形,以及在一方未自愿履行裁决决定时的强制履行方式和缺乏实体管辖权、严重违反自然正义原则这两种抗辩理由。
  第三部分为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之系统考察。本部分跳出单纯从制度文本本身进行孤立研究的思路,转而把裁决制度置于整个纠纷解决机制和现实社会中进行考察。本部分首先将裁决与调解、专家决定、纠纷评审委员会、仲裁进行比较,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着以ICE、NEC这两种在英国适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格式合同为范本理清裁决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关系,认为英国建筑格式合同协同适用多种纠纷解决方式,通过适用时间上的先后设置、前后解纷方式在对话沟通中的信息资源积累、解决方案效力强制程度上的强弱差别,形成纠纷解决合力,裁决是建筑合同纠纷复合性解决机制的关键环节。然后从当事人程序控制程度、适用先后和效力强弱方面分析裁决制度的地位,认为裁决在纠纷解决光谱序列中占据中间位置、在复合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为中间阶段、有约束力的快速纠纷解决制度。最后,从终结纠纷能力、满意程度、社会效果、成本四个角度阐述裁决在实践层面上的运作情况:获得广泛适用,并且终局性地解决了大部分建筑合同纠纷;获得建筑业大多数人士的接受和普遍好评;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建筑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对称的商业力量,维持和改善了良好的商业关系,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运行成本较低。
  第四部分为英国建筑合同纠纷裁决制度启示论。本部分首先从制度优势和价值层面对裁决制度进行评述,认为裁决制度具有快捷性、专业性、经济性、灵活性、约束性优势,在价值层面具有倚重效率、兼顾公平、和谐秩序的价值取向。其次,在审视裁决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所引进,以及国际上最通行的FIDIC合同在借鉴该制度的基础上将纠纷评审委员会修改为纠纷裁决委员会的现象后,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弥补现行纠纷解决方式的某些弊端、有利于满足部分建筑合同纠纷解决的特殊要求、有利于减轻法院案件负担和实现建筑合同纠纷合理分流、有利于顺应建筑合同模式发展趋势,对我国有重大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和程序运作三个方面提出在我国建立裁决制度的初步设想。最后,在揭示我国现行建筑格式合同各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缺乏衔接,未能形成系统化、统一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弊端基础上,以司法协同技术和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指导思想,建立建筑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基本模型。

著录项

  • 作者

    叶志松;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民事诉讼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祖兴;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合同法;
  •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合同纠纷; 裁决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