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劣势群体的媒介表达研究——以重庆传媒农民工报道为例
【6h】

劣势群体的媒介表达研究——以重庆传媒农民工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一、导论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概念

二、劣势群体报道研究:以重庆传媒农民工报道为例

(一)报道领域分析

(二)报道线索分析

(三)标题分析

(四)引语分析

(五)结论:劣势群体在传媒报道中的错位与缺位

三、劣势群体在传媒报道中错位与缺位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一)错位与缺位的成因分析

(二)错位与缺位的社会影响分析

四、与劣势群体有关的社会理论分析

(一)劣势群体与弱势群体

(二)劣势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

(四)劣势群体的媒介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

五、大众传媒与劣势群体的媒介表达

(一)认真贯彻“三贴近”报道原则,切实做到“三深入”

(二)以平等尊重视角进行劣势群体报道,实现话语权下放

(三)发挥传媒文化传承功用,提升劣势群体劳动力素质

(四)关注劣势群体心理与情感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党委政府重视与支持劣势群体媒介表达渠道的完善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劣势群体是与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制度性不合理密切相关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劣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是边缘群体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因为生理缺陷导致生活贫困和社会困境的社群,如残障人、老人、儿童等;劣势群体则指虽具备完全劳动能力,但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缺陷,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被边缘化且长期处于相对主流社群生存状态的不利境遇的社会群体。由此可见,劣势群体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的特征,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主流价值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劣势群体各有不同,其多样性、复杂性和流动性要大于弱势群体。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劣势群体(亦被一些学者称为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四类人,他们分别是: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
  1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这些群体大多是我国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阶级或社会阶层,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他们的劣势境地是与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相联系的——社会的极速转型、社会结构断裂、社会流动的刚化一系列缺陷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因不适应社会结构、制度变化和劳动力市场要求而被甩到社会位置的边缘地带,在社会利益重新分配格局中被劣势化,逐步转变为劣势群体。众所周知,生理性弱势群体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不幸者,他们与社会不公的关系不是那么直接和密切,因此,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与社会不公无涉的弱势群体。而劣势群体则是与社会不公直接相关的,具有较强相对剥夺感,因而也与社会稳定密切相连的社会边缘群体类型。
  从社会学理论角度来看,弱势、劣势和强势群体的形成是社会分层(social agradation)的结果。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先天生理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分层的必然性,也就是说边缘群体在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分层一方面可以通过制造差异激励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流动,为社会进步贡献才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分层过度或者分层速度过快,则会出现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强势群体与边缘群体利益失衡以及劣势群体相对剥夺感加剧等负效果,给社会发展带来阻碍。因此,如何均衡主流与边缘群体之间利益分配、如何在极速转型下抑制或缓和劣势群体成员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感、以及如何控制社会分层程度与进度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说过度的社会分层给弱势群体带来的社会后果是生存困境,那么给劣势群体带来的将是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社会排斥”,原是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或偏见现象,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也就是说劣势群体“往往由于民族、等级地位等原因而遭到社会排斥。特别严重的是在影响到他们命运的决策之处,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而这种排斥和话语缺失是非常危险的——“假如越来越多的人被排斥在能够创造财富的、有报酬的就业机会之外,那么,社会将会分崩离析,而我们从进步中获得的成果将付诸东流”。
  2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转型过程中,而这种转型期由于社会资源重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部分社会成员的既得利益,因此也是社会动荡风险最高的时期。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和谐社会的本义首先是形成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即建立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商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而且,“在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中的首要问题是利益表达问题,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利益协调机制都无从谈起。”
  3而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在关注利益表达机制时,又需要高度关注劣势群体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因为,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4根据信息博弈理论,要在利益博弈中实现参与者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孙立平教授所谓的“均衡的利益格局”,关键在于博弈前能够进行“廉价协商”(cheap talk)。
  5孙立平教授所谓的“利益表达机制”就是一种利益分配开始前的廉价协商方式。而在信息化社会中,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大众传媒则是实现这种廉价协商的重要渠道之一。
  制度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完成之前,作为社会信息传递、文化传承、舆论监督、服务娱乐重要工具的大众传媒将承担着为社会各方提供表达平台的重要使命。那么,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传媒表达平台作用,如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削弱劣势群体相对剥夺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便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问题。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通过对重庆报刊传媒中对当代中国社会劣势群体之一的农民工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将劣势群体的社会边缘地位在传媒中被复制,而这种媒介劣势又强化了劣势群体在社会话语和资源分配中的劣势地位的现状进行了呈现,并通过对劣势群体形成原因的社会学分析,尝试性探讨了有助于劣势群体现状改善和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劣势群体传媒报道和表达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