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6h】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简述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历史渊源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理论基础

(三)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内涵

(四)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刑法价值

二、当前在司法实践中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存在的问题

(一)在指导思想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二)在犯罪成立标准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三)在刑罚适用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三、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应当坚持的原则

(二)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方法

(三)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础性原则,它具有宽泛和深远的刑法价值,它的指导意义不仅体现于立法领域,亦体现于司法领域,它不仅对刑法总则所确立的基础理论起着纲领性的作用,同时亦具体规范着分则各罪名的司法适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犯罪与刑罚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它不仅指导和适用于对犯罪的认定,而且体现于量刑、行刑等刑事司法全过程。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概述。1.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历史渊源。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前苏联刑法学家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摒弃了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刑法理论;2.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犯罪行为同样是一定的客观危害行为和一定的主观罪过的统一;3.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内涵。在认定犯罪时,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要求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罪过(故意或过失),否则,就不构成犯罪;4.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刑法价值。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以人的相对意志自由论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唯物辨证论为逻辑起点,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刑法观,体现了现代刑法限制国家的刑罚权,防止其过分扩张,以保护人权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一原则确定了正确的刑罚目的:以预防为主兼顾报应。
  第二部分:当前在司法实践中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存在的问题。1.在指导思想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要表现有:主观臆断,背弃事实和法律;先入为主,有罪推定;凭经验办案,情绪化司法;超越职责,充当“帮手”。2.在犯罪成立标准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要表现有:主观归罪、客观归罪和客观免责。3.在刑罚适用上违反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要表现有:惟结果论、惟过错论、惟态度论。
  第三部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应当坚持的原则。包括证据裁判原则、居中裁判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罚当其罪原则;2.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方法。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用科学的方法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3.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在定罪阶段的运用、在量刑阶段的运用、在行刑阶段的运用三个部分。在定罪阶段的运用包括在认定罪与非罪中的运用、在认定此罪与彼罪中的运用、在认定共同犯罪中的运用、在认定犯罪形态中的运用、在认定犯意转化中的运用、在认定罪数形态中的运用等六个具体问题。在量刑阶段,主、客观要件是决定刑罚的基本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是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行为人的身份、健康状况、侵害对象与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有关联,在决定刑罚时亦应予以区别对待。在行刑阶段,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体现在死缓、缓刑、减刑、假释四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