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视角
【6h】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与社会保障概述

一、我国社会转型的界定及其特征

二、农民工群体形成的背景及特征

三、社会保障法对农民工的作用

第二部分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原因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深层原因

第三部分 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给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与经验

二、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部分 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体系

二、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建立

结 语

后 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由于农民工还在受户籍制度的限制,所以他们往往被排除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使得社会保障所应贯彻的公平、公正原则没有在农民工身上得到应有体现。作为城市的“边缘人”,农民工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据新华社2009年8月报道,目前全国农民工就业的总量是2.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有1.4亿。预计未来十年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约为1.5亿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一群体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农民工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仅从社会保障方面来探讨有关农民工的社保权益法律保护问题。
  农民工社会保障保护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存在的问题颇多,对此,如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完善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就变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群体的权益,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故对如何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提出法律建议,并试图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倾斜保护政策,探求切实可行的保护途径与方法。
  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形成的背景、特征,其在城乡统筹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法对农民工的作用。从农民工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分析,指出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受雇于其他个人、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从事非农职业或以非农为主要职业,其身份介于城乡身份之间,我们称之为“第三元”。并从社会转型的界定及其特征入手,提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保护问题,为下文的分析作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深入挖掘了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因素,不仅从制度上分析了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根源,还从劳动权益实现的条件上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建立的利弊因素,为下文的政策思考做好了准备。在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的基础上,又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法律援助制度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现状。接着从制度、法律保护以及农民工自身等几个因素进行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从国外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做法和经验入手,介绍了西方部分国家的具体措施,并从国外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我国在农民工社保方面可借鉴的经验,为第四部分的解决措施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和思考的空间。
  第四部分试图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战略思考。首先根据前文的分析,从立法层面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模式、立法体系以及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障法》的具体构想。其次从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方面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合同法》等配套制度的具体思路,从而切实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