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律师群体的媒体形象研究
【6h】

我国律师群体的媒体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 相关研究综述

1. 大众传媒与社会分化的相关研究

2. 媒体与特定社会群体的研究

3. 媒体与律师群体的研究

(五)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

2. 内容分析

3. 研究样本的选取

4. 操作化定义

5. 类目建构与编码

6. 辩证的文本分析

一、结构与文本:媒介控制的研究视角

(一) 媒介控制与传播研究的学术视角

(二) 社会分层理论与律师群体定位

1. 社会分层理论的引入

2. 从中间阶层到律师群体

3. 社会需求下的律师群体定位

(三) 从结构到内容:反馈控制的研究视角

二、结构控制:律师形象的塑造机制

(一) 新中国律师制度的沿革

1.1978 年以前律师制度的初具规模时期

2.1978 年至1992 年律师制度恢复重建时期

3.1992 年至今律师制度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二) 当前我国律师群体的地位与处境

(三) 结构控制:律师形象错位的成因

1. 中国司法领域的特殊因素

2. 律师职业商业化的因素

3. 律师社会关系机制因素

三、我国律师群体形象的媒体再现

(一) 律师群体:法制社会下的中间阶层

1. 律师群体形象的历史形成

2. 律师群体的社会处境

(二) 传媒建构下的律师议题

(三) 律师在议题呈现中的位置

(四) 媒体对律师群体社会处境的再现

(五) 对媒体律师议题设置的反思

四、律师——媒介形象偏离的贵族

(一) 理论视角重现

(二) 再现律师群体的媒介形象变迁

(三) “打黑的知名律师”:曲解化的个案研究

(四) 中国律师群体媒体形象变迁的传播学分析

1. 中国律师群体形象偏离化传播学分析

2. 媒介真实中的中国律师群体形象

五、媒介控制的方向与未来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我国律师和律师服务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使得律师业快速成长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中中间阶层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律师群体的社会处境与其媒体呈现,共同塑造了一个中国特殊国情之下的律师群体形象。源自欧美的现代律师服务业继承了其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优越性,但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律师群体因其特殊的社会处境,有被弱化甚至边缘化的危机。任何社会都有其常态的控制机制,而律师行业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在当今中国媒介环境中尤其存在其特殊的受控机制。在当前社会中,无论从经济状况、社会声望还是争取权益的能力来看,律师群体都是中间阶层中不可小觑的力量,是我国中间阶层“体制外”形成路径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推动的律师业改革也使得律师群体的力量逐渐庞大起来。当前对于我国律师业现状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律师处境的边缘性以及与国际法律服务业的差距。虽然总的来说,我国律师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司法制度的沿革相一致的,但从该群体的媒体呈现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律师群体的媒介受控状况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这其中有无形的市场经济因素,但更多的是受政治体制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布状况看来,以律师群体为典型代表的中间阶层在社会结构中还仅是比较微弱的力量,与社会强势阶层和弱势群体共同形成了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格局。但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来讲,中间阶层有其逐渐壮大的趋势。
  因此,正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热衷于证明的──科学地了解社会,才能够增加社会的稳定──在一个群体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加深对该群体的了解并掌握其未来动向,是我国构建稳定社会控制机制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大众传播媒体描绘了一个媒介的真实,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之下,中国律师群体的形象被“拟态化”、“媒介化”,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边缘化和形象的偏离。律师群体具有传统观念中的既有印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维护正义、提倡公平的本职改变社会民众对于律师群体的不良印象。该群体的媒体形象与真实形象的差异显示出其从内容上的受控。当前我国律师群体地位的边缘性和形象偏离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其固有的制度性因素,阐析这一制度性缺陷,并寻求一种可行的方法加以完善,将对庞大的律师群体,乃至更加庞大的中间阶层裨益良多。这也将成为稳固我国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的重要一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