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的有效性研究
【6h】

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概述

1.3.2 Logit 回归模型和KMV 模型的研究进展

1.4 重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总体脉络

第二章 信用风险的概念、层级分类及特点

2.1 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

2.2 信用风险的分类

2.3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造成的原因

2.4 信用风险的特点

2.4.1 信用风险的潜在性

2.4.2 数据基础缺乏

2.4.3 交易中存在道德风险

第三章 KMV 模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性分析

3.1 KMV 模型的理论基础-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

3.1.1 B-S 模型的推导

3.1.2 看跌期权定价公式的推导

3.1.3 B-S 模型的发展--股票分红

3.1.4 B-S 期权定价模型的局限性

3.1.5 B-S 期权定价公式的现实意义

3.2 KMV 模型的介绍

3.3 KMV 模型的应用分析

3.3.1 KMV 模型的优点

3.3.2 市场规模分析

3.3.3 制度规范程度分析

3.3.4 获取数据问题分析

3.3.5 股权流通问题

3.3.6 KMV 模型应用存在的一些困难

第四章 研究变量定义及实证分析

4.1 应变量及自变量定义

4.2 样本公司的选择及资料来源

4.3 样本公司及统计分析

4.4 关于参数设定

4.4.1 股权价值的计算

4.4.2 违约点的选择

4.4.3 无风险利率的确定

4.4.4 时间期限T

4.4.5 公司股权波动率的计算.

4.5 Logit 回归分析

4.6 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

第五章 对 KMV 模型的修正尝试

5.1 对KMV 模型纳入到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尝试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5.2 KMV 模型的修正1:改变观察时间及实证检验

5.3 KMV 模型的修正2:修正违约点并实证检验

5.4 KMV 模型的修正3:修正非流通股计算方法及实证研究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自2006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构建适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事实上,及早发现借款人的财务危机,对于金融机构的营运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财务理论曾推出多项检测信用风险的理论模型,近年来KMV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其基本思想是假设一个简单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仅发行一种零息债券,当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券面值时,公司将发生违约。通过设定违约临界点,计算公司资产价值低于该临界点的概率,以此作为公司的违约概率。但国内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将KMV模型纳入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评估中,以验证其有效性。
  本文尝试在会计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辅以KMV模型,作为国内信用风险评估的一个尝试。具体的做法是利用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评分模型Logit模型进行分析,并将KMV模型估算得到的违约距离(DD)纳入到风险评估模型中去,探讨KMV模型是否能增强Logit模型对信用风险的预测能力。样本期间取自2008年至2010年,共52家公司,其中有31家危机公司,21家正常公司。资料分析采用危机发生的前一年的财务数据和股票市场数据,实证分析过程分为两步骤,首先采用KMV模型计算样本公司的预期违约距离(Distance to Default, DD)作为解释变量之一,接着将预期违约距离DD同各项财务变量纳入Logit模型中,以建构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实证结果发现,通过国内股票市场及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的违约距离(D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企业的违约概率,不过并不十分准确。至于纳入到Logit模型,在危机发生前一年地是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公司的违约概率,只是违约距离DD在回归中并不显著,本文试图从修正违约点、观测时间和市场总价值的表达式等方法,以适用我国的实际情况。然而结果显示,DD在这些检验中都不具有显著性。因此从目前看,KMV模型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但不显著,因此,以目前的情形看,KMV模型纳入到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中的尝试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