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冲突阻断研究——以“结构箱”理论为研究视角
【6h】

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冲突阻断研究——以“结构箱”理论为研究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设计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一)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

(二)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特点

三、“结构箱”视角下的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成因及过程分析

(一)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结构箱”形成因素分析

(二)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分析

四、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一)应激型冲突——以湖南武冈“血铅事件”为例

(二)预防型冲突——以江苏“启东事件”为例

五、国外化解环境污染抗争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化解“毒烟雾”抗争的经验借鉴

(二)日本化解 “公害”抗争的经验借鉴

六、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冲突阻断对策思考

(一)从源头出发,阻止冲突“结构箱”的形成

(二)防微杜渐,将冲突阻断在“导火索”环节

(三)政府介入恰当,缓解民众情绪

(四)阻止谣言扩散,减轻“结构箱”压力

(五)提升预控能力,阻断冲突爆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已污染事实激发受害者采取积极对抗的应激型冲突;二是污染可能会产生危害而污染尚未发生的抵制性的预防型冲突。近年来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发,有的已经演变成极端的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此,本文引入学术界新兴的理论成果,把“结构箱”理论运用于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冲突阻断研究,试图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中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不仅深化对这一领域众多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同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治理对策,以实现治理环境污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目的,化解当前这一领域的治理难题。
  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理论基础、研究重难点、可能的创新点,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析。
  第二部分引入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对象。因此,对于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分类及特点分析是后续行文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结构箱”形成因素分析;二是“结构箱”形成基础之上的,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分析。这部分是对“结构箱”理论的具体细化阐述,是将该理论和事件具体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第五部分为案例研究部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两起案例,一起为应激型冲突,另一起为预防型冲突;第五部分,由于国外只有环境抗争的说法,因此,选取的是两个较早的美国和日本环境抗争的案例。案例分析,是对我国治理现状的透视,是对国外鲜活经验的总结。
  第六部分,在吸取国内应对事件教训和国外应对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冲突阻断对策。首先是从源头出发,阻断冲突“结构箱”的形成;其次是在事件形成前的每一阶段采取应对措施,以全动态的管理方式,来构建完善的治理方略。
  本文最大的尝试在于把“结构箱”理论引入到了对于环境污染诱致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之中,让空泛的研究更具体、形象。从“结构箱”形成入手,亦从阻断“结构箱”内部演变收尾,在这之中,完成了本文论证分析的全部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