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研究——以“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为例
【6h】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研究——以“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一、舆论与网络舆论

(一)舆论、舆情及其在网络时代的特征

(二)舆论的形成模式

二、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形成模型

(一)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

(二)“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舆论形成路径分析

三、“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的舆论场研究

(一)“场”与“舆论场”

(二)“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中的舆论主体研究

四、新媒体时代舆论场的共生路径探究

(一)政府:掌握舆论引导规律

(二)媒体:把握舆论引导先机

(三)受众: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普通民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播技术的低门槛、传播设备简单易得等特性更加刺激了民众的参与热情。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力量对比。
  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基本是以由上而下的线性传播为主,“把关者”们通过对信息的筛选与排列影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关注程度,从而引导舆论走向。普通民众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单一舆论场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人人皆是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态。信息的线性传播被“无中心”的网状传播所取代,大量公共平台的出现使得民众可以自由、直接的选择公共议题、发表个人意见。传统的把关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官方舆论场、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博弈成为新媒体时期中国舆论现状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舆论场研究更多的关注不同舆论场如何共荣共生,且更多提出的是以官方为主、民间为辅的生存机制,而忽略了舆论场博弈过程的研究。本文关注的是不同舆论场在博弈时各自的形成过程、力量产生与对比、话语权的形成以及最终的结果,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探究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把握主要舆论,采取良性互动的方式掌握舆论主动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