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会治理与立法规范研究
【6h】

我国商会治理与立法规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商会制度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性质划分

(三)商会产生和存在的理论依据

(四)商会的功能

二、商会制度的源流与演变

(一)商会制度产生的原由分析

(二)我国商会法律制度的演变

三、商会的治理与运行

(一)商会组织机关

(二)我国商会治理模式现状评析

(三)优化商会治理结构的重点

四、我国商会法律制度之路径建构

(一)商会立法模式的域外法考察

(二)我国商会立法模式之选择

(三)未来我国商会立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商会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市场经济愈发成熟的今天,其作用的发挥也不断凸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15年7月8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对完善我国商会治理结构和推进商会立法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商会的性质、功能、产生的理论背景以及我国商会演变进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商会治理和商会立法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评析我国商会治理现状,阐明我国未来商会治理应当重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会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第一部分阐述了商会的概念界定,商会的性质,并从市场和政府对商会产生所起作用的视角,分析了商会的存在的理论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商会的服务功能、管理协调功能、监督功能和民主功能。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我国商会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并从中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秩序对商会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商会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取决于商会自身的自治能力。基于此,我国商会立法必须立足于商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围绕商会内部治理和外部制度规范两大问题,进而建构相关法律体系。唯有如此,方可克服商会发展的“瓶颈”,规范和促进商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重点考察了商会的治理与运行,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商会的组织机关:会员大会(权力机构)、理事会(决策机构)、秘书处(执行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并一一考察了上述机关的功能定位。其次,阐述了我国商会治理模式的现状:各地对双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突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并着力评价了极具代表性的如“三元模式”、“新二元模式”和“一元模式”。然后,探析了我国现行商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商会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的权力关系未予理顺,商会的自治管理能力较差等等。最后,归纳总结了在优化商会治理过程中应当重视会员权力为本位,尊重商会自治,加强商会章程建设,加强商会自身能力建设,完善治理结构等问题。
  第四部分探究了我国商会法律制度的建构路径:首先就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三种商会立法模式,即大陆模式、英美模式和混合模式予以了相关评析。其次,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以及我国商会立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会立法应采取混合模式。然后,就我国未来商会立法提出了如下几点立法建议:明确商会的法律地位及职能,立法应遵循商会的自愿性、自治性和自律性的原则,立法技术应注意移植与创新的平衡,协调商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商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治理的优化以及外部法律制度的规范、指导,为使商会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就有必要加强对商会治理和立法规范的深入、全面研究,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和落足点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