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刑事实务中案例指导制度运行情况研究
【6h】

刑事实务中案例指导制度运行情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意义

二、案例指导制度概述

(一)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机制

(二)指导性案例的体例结构

(三)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

三、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中的运行概况

(一)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情况

(二)案例指导制度例在刑事实务中的运行概况

四、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发布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在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

五、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适当降低功利性期望值

(二)重新对案例指导制度进行定位

(三)推荐备选案例时应当提交案件卷宗材料

(四)公开指导性案例中的相关司法文书

(五)严格把控指导性案例的标准

(六)对不当援引指导性案例的判决予以救济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益凸显,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也由此日益尖锐。这种情况下,立法本身的滞后性使得立法越来越难以处理日益变化的社会情况,这导致在实务工作中裁判标准悬殊、“同案不同判”等司法不公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维护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主导推动建立了案例指导制度。但是,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中出现了太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其应有的司法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工作中的运行情况出发,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之建议,以期案例指导制度能在刑事实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大概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首先是研究背景,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已经得以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对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实际上案例指导制度却很少被运用于实务工作中,在这一背景下,对案例指导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运行情况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十分有必要。其次是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工作中的运行情况,主要以引述了刑事指导性案例的裁判文书为基础来做分析,在这一部分还对指导性案例与非指导性案例做了区分,主要在于发布主体是否具有权威性、发布程序是否具有法定性以及能否进入裁判文书。最后是研究意义,主要是在于促进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让其能在实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做介绍。这一部分内容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关于编写报送指导性案例体例的意见》以及《〈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实施细则》三个规范性文件为基础,介绍了我国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机制、体例结构以及法律效力。 第三部分首先是介绍了现已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然后以裁判文书为基础介绍了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中的运行概况,并从中总结出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中呈现出的特点,包括刑事指导性案例被引述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刑事指导性案例被引述频次差距明显、援引主体以法院一方为主以及援引情况不够规范化。 第四部分则是从第三部分的内容出发,发现案例指导制度在刑事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环节主要存在刑事指导性案例数量少、文本内容过于简洁以及案例缺乏真正的指导性意义等问题,在案例指导制度的实施环节主要存在实际适用少、引述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以及缺乏救济措施等问题。 第五部分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适当降低对案例指导制度的功利性期望值,重新对案例指导制度进行定位,再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其次,推荐备选案例时应当提交案件卷宗材料,并公开指导性案例中的相关司法文书,以确保指导性案例审理过程的规范性以及案例本身的保真度;再次,严格把控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强化案例的指导性意义;最后,对引述指导性案例不当的行为予以救济,让案例指导制度得以更规范地落实到实务工作做中。

著录项

  • 作者

    蔡颖;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刑事诉讼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向燕;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刑事; 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