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侵权补充责任的诉讼程序——以《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中心
【6h】

论侵权补充责任的诉讼程序——以《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侵权补充责任的含义与范围

(一)侵权补充责任的含义

(二)侵权补充责任的范围

二、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现状及问题

(一)起诉顺序乱

(二)诉讼形态不一致

(三)责任承担不明确

三、侵权补充责任制度的比较法考察及启示

(一)侵权补充责任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1.德国法上的多数人连带债务的级别或顺序理论

2.美国法上的故意侵权预防义务制度

3.瑞士法上的责任顺位制度

(二)对我国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启示

1.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特征

2.侵权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选择

四、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程序的完善建议

(一)立法上之完善

1.实体法上的完善

2.诉讼法上的完善

(二)明确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起诉顺序

1.诉讼标的理论

2.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诉讼标的

3.起诉顺序的确定

(三)界定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诉讼形态

1.共同诉讼的分类

2.诉讼形态选择的影响因素

3.侵权补充责任诉讼形态的现实选择

(四)完善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判决内容

1.侵权补充责任人是否享有追偿权

2.侵权补充责任之诉判决的既判力

3.侵权补充责任之诉的判决内容

(五)规范侵权补充责任纠纷的执行

1.执行的原则

2.侵权补充责任执行程序的特殊性

3.审执分离结构的确定

(六)司法配套措施之完善

1.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指导

2.贯彻证据共通原则

3.规范法官阐明权的行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侵权补充责任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的重要责任形式,旨在平衡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弥补了其他责任承担方式的缺陷,对特定类型侵权责任纠纷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侵权补充责任的运行仍有许多问题,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不够明确,学界对侵权补充责任的诸多问题认识不一,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实务操作标准不统一。为此,有必要对我国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现有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完善的具体建议。 全文三万余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侵权补充责任的含义与范围。此部分分析了相应补充责任一词中的“相应”和“补充”的含义,并界定了补充责任制度的范围,这是本文的论域基础。 第二部分,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的现状与问题。此部分对典型案例从起诉、审理、判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实务中存在起诉顺序乱、诉讼形态不统一、责任的承担不明确等问题。 第三部分,侵权补充责任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主要介绍了德国法上的多数人连带债务的级别或顺序理论、美国法上的故意侵权预防义务制度、瑞士法上的责任顺位制度,得出侵权补充责任诉讼应尊重补充责任的顺序性特征及将其归属普通共同诉讼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侵权补充责任诉讼程序的完善建议。该部分提出了六个完善建议:实体法进一步细化补充责任的内涵,程序法增加关于补充责任诉讼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同时起诉直接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可以单独起诉直接责任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单独起诉补充责任人;侵权补充责任诉讼属于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形态;判决书中应明确表述“直接责任人不能履行时由补充责任人履行”;执行时应先执行直接责任人的财产,直接责任人不能履行时再执行补充责任人责任范围内的财产;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应加强指导,贯彻证据共通原则,法官规范使用阐明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