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宪法隐私权保护探析
【6h】

日本宪法隐私权保护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译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难点以及创新点

一、日本学界对宪法隐私权的理解

(一)宪法隐私权的本质

(二)权利性质

二、日本宪法隐私权在实践中的确立与发展

(一)隐私权法律地位的确立

(二)隐私权宪法地位的确立

(三)宪法隐私权的扩展

(四)日本宪法隐私权的发展路径

三、日本宪法隐私权的保护依据探析

(一)幸福追求权

(二)正当程序条款

(三)日本隐私权宪法依据适用问题

四、对日本宪法隐私权保护的整体评价

(一)兼具美、德两国特征

(二)奉行司法谦抑主义

(三)过于强调信息自决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隐私权自19世纪末被首次提出迄今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理论革新、学术讨论对实践有着巨大影响。作为一项产生于欧美国家的权利,其进入东亚文化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为人所注意。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就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将隐私权揉入到本国的社会环境中。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首次接触到隐私权概念,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判例中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期间的三十余年时间不可谓不长。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宪法学界逐渐意识到了对隐私权进行宪法保护的必要性,一些宪法学者在美国的影响下提出了宪法隐私权的相关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在相关学说的影响下日本通过司法判决明确了隐私权的宪法地位,立法和行政领域内的隐私权保护工作也获得了较大推动,时至今日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地位在日本早已无可撼动。日本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直接规定,因而日本宪法学者也就比较注重对隐私权宪法依据的解读。其中既包括了对概括性权利条款的推导也有对关联隐私权的较为具体规定的讨论,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一些日本宪法学者所关注的案例。理论上的研究与司法实践相互交织,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逐渐确立了隐私权的宪法地位。纵观日本宪法隐私权的理论脉络以及实践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隐私权保护体系。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日本宪法学界对宪法隐私权的认识进行分析介绍,其对于宪法隐私权内容的判断主要有自我信息控制权、自我形象控制权以及自我决定权三种观点。而在性质上,宪法隐私权被认为应该是一种兼具自由权与请求权属性、消极权能与积极权能并存的复合型权利。第二部分关注日本宪法隐私权在实证法中的确立与发展过程,回顾在“盛宴之后”案中隐私权被首次明确为法律权利到“前科照会”案中被确立为宪法权利的历程。而在后续的几起案件中宪法隐私权的积极权能也得到法院方面的承认,在这一基础上日本宪法隐私权理论在21世纪迈入了“结构性审查”的阶段。第三部分围绕隐私权的宪法依据问题对宪法文本进行探讨。日本宪法第13条关于公民追求幸福的权利应得到最大限度尊重的规定是典型的概括型权利条款,13条之后的多条较为具体的规定也被广泛认为涉及对隐私权的保护。日本宪法学界基本上认为宪法第13条是保护隐私权的总体依据,而13条之后的一些具体条款尽管涉及到隐私权的保护,但并不适宜单独作为隐私权的宪法依据。第四部分对日本宪法隐私权保护的整体状况进行特征分析,本文力图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日本宪法隐私权面貌以为我国的隐私权研究工作扩宽视野。

著录项

  • 作者

    韩序;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泽刚;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日本; 宪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