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司法裁判活动的性质解析——以阿伦特判断理论的阐释及拓展为路径
【6h】

司法裁判活动的性质解析——以阿伦特判断理论的阐释及拓展为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的由来

二、文献综述

一、阿伦特判断理论概述

(一)阿伦特的政治判断难题

(二)阿伦特判断理论的来源——康德鉴赏判断的构造及启发

二、阿伦特判断理论的特点

(一)判断的公共性:“显现世界”里的判断行为

(二)判断的言说性——思考与判断的区别

(三)判断的人类生活条件——主体间性与共通感(common sense)

(四)判断的路径——“扩展的心智”中的想象力运用

三、阿伦特的判断理论在司法审判中的拓展

(一)旁观者的判断——作为旁观者的法官

(二)“扩展的心智”——从特殊事件中提炼出普遍规则

(三)意见的开放性——判决的可交流性和说服性

(四)司法裁判的目的——对个体责任的判断

(五)拒绝平庸之恶——以判断维系世界

结 语:司法裁判的最终目的及我们的反思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现代司法制度由于其“人造之物”的特征,司法裁判如何能够经受住公共领域的讨论和考验并以此获得公信力;现代司法制度如何真正成为客观、理性、中立的公力救济平台,成为了法律人面前的难题。本文试图在现代司法制度的运作机制下,对法官的裁判活动进行一种新的审视,即通过将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扩展应用于法官的裁判活动中去分析裁判活动的性质,进而通过此判断的路径去讨论如何尽可能减少法官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主观性与局限性,最终为司法裁判能够经受得住公共政治生活中的连续性讨论和检视提供有助益的理论支持。 本文的写作脉络如下:引言概述了写作本题目的问题意识,即针对现代司法制度所面临的公信力减弱的现实,从阿伦特判断理论的角度出发,扩展解析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司法判断行为,阐释该判断的性质、特征,从而为法官判断活动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路径,以此提高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论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阿伦特判断理论问题的由来。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阿伦特判断理论的提出最具启发性影响,通过对该书的研究,阿伦特发现了康德在晚年写作时一个完全不同于早期著作的关注点:从对单数的人的知性能力与理性边界的思辨性哲学研究,转向了对复数的人如何在一个公共空间中组织和生存下去的政治哲学问题,这一研究重点落在了对反思性判断的思考上。 论文第二部分对阿伦特判断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展开分析。在阿伦特的著作里,判断是通过思索之后对一件特殊之物说出自己的意见,并在公共领域呈现出来的心智活动。而在扩展的心智中,阿伦特判断理论的路径即是对想象力的运用。想象力是一种再现能力,即呈现缺席之物的能力。借由想象力,一个人可以站在更多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眼前的事物,借助想象力可以在一个人心中呈现出多种场景和多种意见相互博弈的心灵空间,这就是扩大的心智,借由此才可能让个体的判断超越个体局限性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同。 论文第三部分在此前的基础上将阿伦特判断理论扩展应用于司法裁判中法官的判断活动上,并分析其特点。这一部分首先简要回顾了阿伦特的艾希曼审判报告,从中梳理出与后期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最有关联的两点:第一是立法援引的可追溯性问题,第二是刑事审判目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极其适合在现代社会中看待法官的判决,它不仅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检视判决的适当与否,还能激发起法官的职业感和责任心。 结语部分,论文点出了将阿伦特判断理论拓展应用于法官裁判活动中的最终目的,即通过这一理论的拓展帮助法律人重新审视这活动的性质、特征,为更具说服力和公正性的判断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从而更好地维系现代司法制度下的司法公信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