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及印象管理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6h】

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及印象管理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

(一)“微信”介绍及特点

(二)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特点

二、微信朋友圈与其他社交软件的差异化

(一)基于强弱关系下的不同社交软件中的舞台

(二)不同社交软件的功能性对比

(三)不同社交软件下的自我呈现

三、如何进行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

(一)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出现的问题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印象管理的建议

四、结论与讨论

(一)对研究问题的回应

(二)讨论与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从之前的面对面传播,到现在隔着屏幕就能进行的互联网传播。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得人们的交流越来越便捷。 本文以欧文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作为核心理论视角。探讨社交网络带给人们社交方式变化的同时,以微信中的朋友圈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对比其他社交软件,找到微博、豆瓣等平台中自我呈现的不同之处。尝试讨论在当前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下,如何进行印象管理,才能使得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能理性面对。 本文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家是如何进行朋友圈自我呈现的;第二,不同社交媒体环境下的自我呈现行为有哪些区别。其中对比了微信朋友圈、微博、豆瓣三个社交媒体软件中自我呈现的主要区别;第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行为造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能进行更好的规避。对自我呈现给出相应的建议,即如何进行印象管理。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选题原因,以及论文所使用的理论进行梳理。并对目前国内国外学者关于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论文主要通过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回应第一个研究问题。探究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行为。除了在朋友圈内积极与朋友进行评论、点赞互动之外,将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表现方式进行归类,并得出的结论:相对来讲,微信朋友圈依然是建立在强关系网下的,对于不同的强弱关系,用户会选择屏蔽的方式进行自我呈现。用户更愿意看到并呈现出私人生活化的内容。 第三部分论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对比微博、豆瓣平台中不同于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由于每个平台的定位以及功能不同,平台中的品味表演呈现比重不同。并且相对于微信朋友圈,微博和豆瓣平台的弱关系较强,公共空间更为广阔。 第四部分通过访谈和一部分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尝试通过控制自我表演的手段,对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进行印象管理。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不同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演员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观众想象,并且可能会由于不准确的观众想象而对自己的呈现产生偏差。演员和观众处于不同的情境当中也可能会造成语境坍塌的问题。演员由于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会或多或少的泄漏一些自己的隐私。针对这些在社交媒体中由于自我呈现产生的问题,尝试结合“最小公倍数原则”给出相应的建议。 社交媒体在不断发展,微信作为其中的代表,朋友圈的功能也在不断的革新。不论哪一种社交媒体,都是鼓励用户分享信息,但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如何理智的面对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值得我们去探索。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等一系列理论是基于戏剧学的角度,主要针对面对面的传播模式。而面对于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现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作者希望可以为以后大众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