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万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6h】

三峡库区万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献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三峡库区范围的界定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2.1生态城市

2.2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3章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3.1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3.2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第4章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4.1万州区概况

4.2万州区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

4.3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第5章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人文要素

5.1社会人文要素

5.2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人文要素

第6章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与分析

6.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6.2指标体系的建立

6.3指标标准的确定

6.4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7章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7.1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7.2推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

7.3实现空间结构的生态化转变

7.4加强交通建设,提升三峡库区交通枢纽地位

7.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7.6大力发展生态建筑

7.7改进和完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及指标

7.8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7.9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并且向多方面渗透。不断提高生态化水平,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这既是世界各国为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谋求全球、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在获得改造世界巨大能力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更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结果。生态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理想的聚居地模式,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三峡库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势在必行。但三峡库区人口密度大,环境的人口承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把城市化进程与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库区资源环境对城市化的承载力的基础上,实现三峡库区城市建设的生态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库区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三峡库区如何构建生态城市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从三峡库区的实际出发,在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第一人口大区,也是三峡工程移民总量第一大区——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从理论角度对生态城市建设相关概念、理论、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进行分析,然后就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评价与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三峡库区范围的界定。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目标,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几大理论支柱,即:城市生态学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等。 第三部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国外主要介绍了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伯克利、丹麦哥本哈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验,国内主要介绍了山东威海市、广东珠海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国际上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有些措施并不需要多高深的理论、高额的投入和高新的技术,而主要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但其效果却很明显。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较之发达国家难度大,但在文化上却是富有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及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由于其强调平衡、和谐的思想而在国际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对象,并成为他们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将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持和理论指导。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系统、和谐、平衡的思想发扬光大。 第四部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简单介绍了万州区概况,分析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科教人才优势、政治优势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分析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第五部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人文要素。探讨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人文要素,得出万州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关注生态体系时,一定也要关注社会人文支持系统的建立,特别是新库区精神的建立。 第六部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与分析。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万州区实际,构建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指标涉及了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内容。建立了适于评价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目前仅处在起步阶段,生态化水平不高。 第七部分,提出了万州区生态城市建设对策。包括: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实现空间结构的生态化转变;加强交通建设,提升三峡库区交通枢纽地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建筑;改进和完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及指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