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角色认同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失地农民为例
【6h】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角色认同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失地农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2.1相关概念

2.1.1失地农民

2.1.2失地农民市民化

2.1.3角色认同

2.1.4本研究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社会角色理论

2.2.2 Park的“边际人”理论

2.2.3 Taifel的社会认同理论

2.2.4 Stryker的角色认同理论

2.3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角色认同的相关研究

2.3.1城市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2.3.2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现状的研究

2.3.3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2.3.4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一般过程及其心理特征的研究

2.3.5促进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研究

2.4以往研究的不足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

2.5研究意义

2.5.1理论意义

2.5.2实践意义

2.6研究设计

2.6.1研究内容、假设及讨论

2.6.2研究步骤

2.6.3研究方法

3研究一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角色认同量表的编制

3.1研究目的

3.2研究方法

3.3统计工具

3.4维度的构建和问卷题项的设置

3.4.1维度的构建

3.4.2问卷题项的设置

3.5预测

3.5.1研究目的

3.5.2研究方法

3.5.3结果分析

3.5.4小结

3.6正式施测及其结果分析

3.6.1研究目的

3.6.2研究方法

3.6.3结果分析

3.6.4小结

4研究二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角色认同的调查研究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2.1研究对象

4.2.2研究工具

4.2.3统计方法

4.3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一般特点

4.3.2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特点

4.4小结

5讨论与展望

5.1角色认同的维度讨论

5.2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现状讨论

5.2.1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现状讨论

5.2.2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差异讨论

5.3研究结论

5.4本研究的局限及以后研究方向

5.4.1研究的局限性

5.4.2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产生。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着角色的转变。许多失地农民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城里人”了,但他们常常不认同自己的“城里人”身份,也不能被城市文明所接纳,同城市格格不入,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这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利益,还会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探讨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是指因非农建设而被迫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对其所应当承担的城市居民角色进行认知、体验以及采取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的过程。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理论构想。同时结合理论知识与专家的指导,编制了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通过对重庆市土城区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调查,探讨了重庆市主城区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现状和特点。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是一个由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行为构成的三维结构;角色认知的构成因素包括:角色知识认知、角色权利认知、角色义务认知和角色定位;角色体验包括归属感、积极评价;角色行为包括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2.自编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通过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调查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工具。 3.重庆市主城区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基本情况:角色认同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说重庆市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一般。其中,失地农民在角色体验上的平均值略高于角色认知和角色行为,且CV值较小,呈现山一种离散度较小的中偏正向的认同状态。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男女的角色认同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知”和“角色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小,其认知和行为更趋于“城里人”。具有不同户口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整体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拥有城镇户口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整体上均显著高于拥有农村户口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文化程度主效应显著,即文化程度高的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失地农民。另外,失地农民的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在收入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征地后收入提高的失地农民在角色体验上具有较多的积极体验;而收入下降了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知上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不同征地时间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征地时间越久,积极体验越多;是否有城里人亲戚在失地农民的角色认知和角色行为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其角色体验的差异却并不显著。 4.创新之处:在理论上,将市民化、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了市民化研究的内涵,对失地农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上,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之一,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研究可以了解当前重庆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现状,对于寻找新的角色转换模式、促进失地农民角色适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