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丰都县南天湖地区平枝栒子种群生态学初步研究
【6h】

丰都县南天湖地区平枝栒子种群生态学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文献综述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之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丰都县麦地坪野生观赏植物平枝栒子种群动态

2.1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丰都县南天湖地区平枝栒子种群垂直分御特征研究

3.1研究地区概况

3.2研究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三种植被类型中平枝栒子种群的数量分布特征

4.1研究地区概况

4.2研究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结论

附:图3.1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在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地区野生平枝栒子资源十分丰富,本研究主要运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探讨了丰都县南天湖地区平枝栒子的种群动态、不同海拔条件和不同植被类型中平枝栒子的数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丰都县南天湖村麦地坪平枝栒子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平枝栒子种群的密度变化规律,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亏损曲线。并定量计算了其种群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平枝栒子种群的平均密度随围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但是r=-0.19363(p<0.01),说明平枝栒子种群的邻接效应不很明显。(2)平枝栒子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为Deevey-Ⅲ型。(3)Ⅰ龄级时损失度最大,死亡率较高,达90.1%,Ⅷ龄级时死亡率达到最高,损失度达到一个次高峰。(4)平枝栒子种群结构动态为增长型,而Vpi=0.066837,趋近于零,表明平枝栒子种群趋近于稳定型。(5)限制平枝栒子的生长主要环境因子是光。 通过对南天湖地区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种群的6个样地调查,分析了平枝栒子种群的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株数、基围、主枝长、盖度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株数分布体现出随海拔的升高,密度先增后减的特征。在海拔900m处,没有平枝栒子的分布,在海拔1100m左右,有少量平枝栒子植株的分布,1300m和1500m处是平枝栒子种群分布的集中区域,密度分布为2920株/hm2和6680株/hm2。(2)基围表现为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和平枝栒子种群的基围相关性系数r=0.9250073(p=0.008<0.01),极显著,表明海拔是影响平枝栒子种群基围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在Ⅰ和Ⅱ级基围中,海拔1500m和1300m左右的平枝栒子的株数绝对数量较高;在Ⅲ级基围中,海拔1900m和1500m左右的平枝栒子株数的绝对数量较大。(3)该地区平枝栒子的主枝长随海拔的升高而增长,在1700m-1900m的海拔高度时,主枝长达到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主枝长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系数r=0.9252124(p=0.008<0.01),反应出海拔对主枝长有很大的影响。(4)盖度的分布体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和株数的分布相似。在海拔1500m和1300m处的盖度达到最大,二者的平均盖度分别为22.13%和12.72%。 厢坝村是丰都县南天湖镇野生观赏植物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通过对该村三种植被类型中平枝栒子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平枝栒子种群的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株数、基围、主枝长、盖度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平枝栒子种群的株数分布差异性均显著,每个样方中株数分布特征为:火棘+平枝栒子灌丛>白栎+油松灌。(2)火棘+平枝栒子灌丛的平枝栒子种群的基围和白栎+油松灌丛、大叶青冈林中的均有差异显著,而白栎+油松灌丛与大叶青冈林之间的平枝栒子种群基围差异不显著,火棘+平枝栒子灌丛的平枝栒子种群平均基围值最大,为3.29cm。Ⅰ级基围中,白栎+油松灌丛、大叶青冈林、火棘+平枝栒子灌丛中的占整个基围的分别为90.70%、77.50%、37.39%;Ⅱ级基围中,为火棘+平枝栒子灌丛、大叶青冈林、白栎+油松灌丛中的分别为58.45%、22.50%、7.75%;Ⅲ级基围中火棘+平枝栒子灌丛、白栎+油松灌丛、大叶青冈林中的分别为3.80%、1.55%、0;大叶青冈林和白栎+油松灌丛中的平枝栒子种群的Ⅱ和Ⅲ所占比例较低。(3)白栎+油松灌丛和大叶青冈林中的平枝栒子种群的主枝长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和火棘+平枝栒子灌丛中的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平均主枝长分别为1.08m、0.82m、0.90m;平枝栒子种群的高度没有显著性差异。(4)火棘+平枝栒子灌丛与白栎+油松灌丛、大叶青冈林中的平枝栒子种群的盖度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白栎+油松灌丛和大叶青冈林中的平枝栒子种群的盖度差异不显著,火棘+平枝栒子灌丛、白栎+油松灌丛、大叶青冈林中的平枝栒子种群的盖度值分别为23.69%、2.74%、1.6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