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性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醉自由及其解决之道
【6h】

地方性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醉自由及其解决之道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五)核心概念解释

(六)研究假设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提出自己的研究价值

三、地方性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现状与问题

(一)心里适应不良主要表现

(二)生活适应不良主要表现

(三)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

四、地方性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归因分析

(一)“醉自由”现象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二)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效果

(三)社会发展,诱惑增多——特别网络虚拟游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

(四)家庭、社会的压力及期望值降低

(五)对大学严重失衡的心理情绪

(六)当代大学生的特质

五、地方性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解决的策略思考

(一)个人应对策略

(二)高校应对策略

(三)社会应对策略

六、结论

(一)“醉自由”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也有其自身的因素

(二)“醉自由”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初入象牙塔,开始面对全新的生活,同学们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一般持续两个月左右,即所谓的“新生墙”。能否在这段时间内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调查,接近80%大学新生遇到新生墙会产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适应不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从紧张的高中生活突然进入到松散的大学中,其学习生活缺乏有力的监督,又缺乏正确的方向指引,整天无所事事,不求上进,沉溺宽松的大学环境带来的自由而不法自拔,即所谓的“醉自由”。该种现象在地方性高校中表现尤为突出。地方性高校中的大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律能力较差,进取心较部属高校严重偏低。所以,地方性高校成为滋生“醉自由”现象的温床。
   产生“醉自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醉自由”现象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学生由紧张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的高中突然升入宽松的大学环境,身心松弛下来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一张一弛,符合生理、心理需要;其次,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效果。高等教育扩招,导致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高校的宽松环境,没有对那些素质差的学生防微杜渐,以致导致“破窗”恶果;第三,社会发展,诱惑增多——特别网络虚拟游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考上大学,便意味着告别了紧张而枯燥的中学生活,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网络作为最大的消费娱乐场所,受到广大学子们的青睐,特别是网络游戏。现在的网络虚拟游戏,越来越人性化,场景越来越美轮美奂。很多的学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第四,家庭、社会的压力及期望值降低。一般人的眼中,大学生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考上大学便意味着成功的保证。因此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大学便是传说中的彼岸、圣地,一旦成功进入大学,便达到了社会及家庭的期望,至于大学里怎么表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巨大的心理满足能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懈怠,失去进取心,从而沉溺于自由的大学天堂;第五,对大学严重失衡的心理情绪。满怀希望跨进大学校门。可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加之我国的国情和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本就不堪重负的高校后勤体制近乎崩溃。这样一种现状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不能很好处理恶劣的环境与自身的追求的关系,一部分人便抱着是大学“负”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最后,当代大学生的特质:80、90后的年轻人,他们崇尚自由、特立独行,遵从“新新文化”,追求个性张扬或物质利益最大化。独特的价值观决定了这样一批人反主流,反传统,从而落入“醉自由”的窠臼。
   “醉自由”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求学。为了防微杜渐,社会、学校、个人应该三管齐下,从根本上扼杀“醉自由”现象于摇篮中。
   对于个人来说,首先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情绪产生,还应该明确方向的重要性;第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应对策略。对于高校来说,首先是要加强管理工作的力度:其次高校要开展广泛的就业导向,实行大学进校时就分流:基础好的,可以让其进一步的深造,考研、读博,基础一般的则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第三是多方位的开展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大学生平时的休闲时间,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施加恰当的奖惩,巧用“蝴蝶”效应和“从众”效应;最后,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机构,对新生的心理适应不良进行全面的指导与帮助。对于社会来说,首先要为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社会要为高等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最后,社会要为高等教育提供强大的舆论导向,将这种“醉自由”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