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6h】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实验材料

3.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肺炎支原体对全身各系统作用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常见的社区性获得性肺炎之一。以往认为此病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但是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改善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发现其发病在婴幼儿也不少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进入呼吸道后,在粘膜表面与呼吸道上皮紧密附着,造成粘膜上皮损坏。当儿童出现MPP时,常出现持续的炎症状态,进而导致明显肺组织和呼吸道的破坏,及呼吸道屏障增厚和气道重建事件,后者常包括内皮下粘液腺增生,上皮下纤维化,胶原蛋白沉积,肺组织实质化,局部血管增生,以及随后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因而MPP患儿具有病程长,症状迁延不愈及伴随喘息症状的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其异常升高,可以导致肺组织水肿,增加肺血管通透性,炎性异常渗出,诱导慢性的淋巴管生成和肺血管生成,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VEGF的过度表达与气道重建和喘息有关。 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MPP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血清VEGF水平测定,探讨VEGF在MPP的作用及其与MPP喘息发病的联系,为MPP患儿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方法: 本课题选取自2007年7月至1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8岁(3.79±1.79岁),病程为10天至1月(17.88±5.50天),其中男20例,女13例,并除外肥胖、糖尿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3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4例。并收集相关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血沉及胸片;同时分别抽取健康对照组1次、MPP组治疗前后间隔两周共抽血3次,每次抽取小儿晨起空腹静脉血3毫升,分离血清,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滴度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浓度。 结论: 1.VEGF在MPP患儿中异常升高,其在MP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2.血清VEGF水平升高与喘息相关,可能参与喘息病理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