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
【6h】

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提出词项概念指向性以及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的假设,该假设建立在具有心灵主义的认知进化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关照语言与现实、心灵的复杂关系,旨在(一)从微观上解释词项(尤其是名词)不同表达功能——陈述与指称——实现的语义理据;(二)探求自然语言中的逻辑缺陷(如类指、同义反复)存在的语义理据及其特殊的认知功能价值。
   语言符号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其所具有的指向性——符号所具有的由符号自身向他物投射的属性。语言符号的这一属性集中体现为词项所具有的概念指向性。词项的概念指向性是指一个词项所具有的由词项自身向其所表征的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投射的属性。词项的指向性呈现二元结构形态——内涵指向性和外延指向性,此二者构成一个词项所反映的静态概念结构。在动态的使用中,词项的指向性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词项的指向性并不始终同时突显其二元性。受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算子的作用,有时选择的是内涵指向性有时却是外延指向性,一个指向性的突显往往以淡化另外一个指向性为代价。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而言,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算子的作用在于将词项所表征的概念由最初默认的脱离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心理表征转换为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显现个体性的心理表征,即让概念具体化。词项的内涵指向性与外延指向性反映了词项内在的概念结构,这为同一词项既可用作陈述又可用作指称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词项指向性的选择将陈述与指称这种潜在的可能实现为现实的表达功能。陈述与指称功能的区分,实际上反映了词项概念指向性及其选择对形态句法的约束与限制,其语法意义表现在词项概念指向性的选择对词语搭配的选择限制以及相关词语的分布特征的影响,指称类型的确定和指称义的实现所受到的约束限制尤其明显。
   排除语义因素,自然语言中的逻辑缺陷是不可能仅从形式上就能得到充分的解释。文章通过对类指句的考察发现,类指句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作为类指句主项的名词短语在词项的概念指向性上始终选择的是内涵指向性,这为类指句具有归类以及明确、生成、丰富概念以及传递与接受概念的功能提供了语义理据。对同义反复的考察亦发现,同义反复构式成立的条件是以具有相同形态的NP1与NP2在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上一致为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是内涵指向性,但却不能排除外延指向性的选择。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同义反复的特征在于其语义无信息性,其性质为信息冗余,其使用是为了抵消信息噪声对所传递消息的干扰。在通讯工程中,“噪声”指的是任何妨碍信号在系统中真实传递的干扰或瑕疵。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妨碍信息真实传递的干扰因素,其中就包括信息接收者(受话人)所持有的与信息发出者(发话人)所发出信息不一致的甚至相抵触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信息发出者而言是干扰信息真实传递的信息噪声。言语交际是信息协商的过程,发话人为了保证其信息真实有效地为受话人所接受,就需要采取对应策略以克服来自包括受话人所持信息的噪声干扰。同义反复正是为了满足这一功能需求交际者所采取的一种“工具性策略”,其认知功能价值在于通过这种“工具性策略”获得信息冗余以消除信息噪声对所传递信息的干扰。
   语言形式与意义相匹配是语言组织最基本的一条原则。这在具有逻辑缺陷中的类指句以及同义反复构式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只不过表现有所差异。对于类指句而言,类指句因主项名词的内涵指向性选择而具有对该名词所表征的型概念(type concept)做出陈述的作用,因此,理解类指句绝不能够以相应的例概念(tokenconcept)所表征的现实中的个体来代替这个型概念所表征的范畴属性。类指句的这种语言形式与其所表达的型概念的内容是相匹配的,所谓逻辑缺陷不过是以例概念代替型概念造成的。如果对词项予以概念指向性的辨析,这一逻辑缺陷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与充分的消解。对于同义反复而言,形式与意义匹配的原则更多地表现为功能上的耦合——以这种语言形式提高话语的信息冗余性从而获得提高信息传递效度与信度的认知功能价值。
   词项的概念指向性假设是建立在对概念化所作出的具有心灵主义的认知进化论性质的解释基础之上的,充分关照了语言与现实、心灵的复杂关系。现实世界在语言世界中能够获得表征,首先是有现实世界在心理世界或概念世界中的心理表征基础,语言世界中的表征不过是对这种心理表征的重述。具体而言,通过认知体验,现实世界在心理世界或概念世界中获得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最直接的方式即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