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使用恒定刺激法探索刹车行为中线索的选择
【6h】

使用恒定刺激法探索刹车行为中线索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2理论研究综述

2.1 Gibson的生态光学理论

2.2基于生态光学理论的tau理论及修正的tau理论

2.2.1 Tau理论

2.2.2修正的tau理论

2.3Tau点理论

3问题提出

3.1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3.2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3.3意义及创新

3.4本研究整体构想

4实验一

4.1实验目的

4.2被试

4.3实验设备和材料

4.4实验设计

4.5实验程序

4.6结果与分析

4.7讨论

5实验二

5.1实验目的

5.2被试

5.3实验设备和材料

5.4实验设计

5.5实验程序

5.6结果与分析

5.7讨论

6实验三

6.1实验目的

6.2被试

6.3实验设备和材料

6.4实验设计

6.5实验程序

6.6结果与分析

6.7讨论

7总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的构造主义知觉理论认为,人对物体进行表征后才能知觉物体。也就是说,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距离等信息进入大脑后,要先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运算,然后才能用来指导行为。而直接知觉理论则认为,环境中存在着的包含丰富信息的光阵列中,可以让人们直接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行为控制。Lee在Gibson的直接知觉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即时碰撞时间的tau理论。他认为,运动物体视觉影像相对扩张率的倒数为观察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是观察者进行TTC判断的主要线索,而距离、速度等物理信息与TTC判断无关。在tau理论的基础上,Lee又提出了基于刹车行为控制的(τ)理论。与tau理论一样,(τ)理论也认为,观察者在对周围环境信息的知觉是直接的,运动物体本身的信息就已经能够给观察者提供足够的刹车判断信息,而不需要一步一步对周围环境中的其它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计算从而指导行为。但是,也有大量研究证明,某些物理信息如速度、距离等也能够成功控制刹车行为。Andersen等人发现,当驾驶员向目标物靠近时是采用(τ)策略来控制刹车行为的,但是仍然受到了距离、速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其它一些拦截任务的研究也证实,被试依赖的是其它物理变量而不是(τ)。因为(τ)是独立于距离、速度等信息的,所以究竟其它信息是否对刹车行为控制产生影响仍值得探讨。
   本实验采用浸入式虚拟现实技术,用恒定刺激法及线索冲突范式对刹车行为中线索利用机制进行探讨。实验中模拟小车在隧道中行驶,首先给被试呈现-减速行驶的小车,在小车速度还未减为0时,屏蔽掉整个场景,并要求被试判断,若小车按照消失前的减速度继续行驶,是停在障碍物之前还是会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实验一中,尽量排除环境信息的干扰,并用恒定刺激法呈现刺激,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探索性研究哪些线索对刹车行为控制有影响。结果发现,距离线索跟减速度信息都对刹车行为控制有影响。说明即使是在环境线索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被试也能利用距离,减速度等物理信息对刹午行为进行判断。
   实验二初步探讨了实验一中出现主观相等点漂移的原因。结果发现,有驾驶经验的男被试的主观相等点从0左右漂移为-8,但在其它各点上,基本未发生偏移。而两个女被试除了在主观相等点上发生偏移外,其它各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本实验的推论是,对于男被试而言,可以排除发生偏移是阈限发生改变的原因。而对于女生被试,有可能是阂限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如产生某种倾向,被试在刹车行为判断中变得更为保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