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6h】

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研究背景

1.1前言

1.2生活满意感的概念

1.3生活满意感的结构

1.4生活满意感的测量

1.5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问题的提出

2.1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2.2研究构想和基本假设

3 生活满意感维度的构建

3.1开放式调查

3.2对理论建构的初步检验

4 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问卷的编制

4.1目的

4.2方法

4.3结果分析

4.4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5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问卷效度的进一步检验

4.6小结与讨论

5 工作人群生活满意感问卷的编制

5.1目的

5.2方法

5.3结果分析

5.4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5对工作人群生活满意感问卷效度的进一步检验

5.6小结与讨论

6 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1目的

6.2方法

6.3结果与分析

6.4讨论

7总的讨论

7.1关于测量工具

7.2关于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特点

7.3中国人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4中国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需求

7.5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术语表

11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生活满意感是个人根据内在的标准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是否符合期望的一种主观评价和情绪体验。生活满意感是幸福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西方对生活满意感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尚缺乏用于评估不同人群多领域生活满意感的测量工具。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编制出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测量工具,考察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特点,揭示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提升生活满意感、促进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式调查、个人访谈初步构建出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维度结构,并根据专家意见和预测结果对理论构建进行修改,形成中国人生活满意感初始问卷。通过对985名被试的调查,进一步检验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结构的合理性和问卷的信效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特点,探讨了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及生活满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中国人对心理健康服务客观需求的基本特征。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是一个包含7因素的多维结构,不同人群的生活满意感结构有所差异,大学生和工作人群的生活满意感都包含物质生活满意感、家庭氛围满意感、自我满意感、人际关系满意感、自然环境满意感和社会环境满意感6个共有的因素,学习满意感和工作满意感分别是大学生和工作人群生活满意感特有的维度。
   (2)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72和0.873,工作人群生活满意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57和0.813,两问卷的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以及区分效度均较好,各项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工具。
   (3)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感总体水平不高,尚未达到“比较满意”。不同人群的生活满意感存在差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从高到低依次是人际关系、家庭氛围、物质生活、自我、自然环境、学习和社会环境,不同年级的生活满意感发展不平衡,存在大一和大四两个高峰;工作人群的生活满意感从高到低依次是家庭氛围、人际关系、自我、自然环境、工作、物质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国人对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满意感相对较高,对社会环境的满意感最低。不同人群的生活满意感存在着性别、经济状况和职业性质差异。
   (4)中国人的心理健康不存在严重问题,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和忧郁指标、工作人群的焦虑和忧郁指标相对偏高。生活满意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趋势为对生活越满意,其心理越健康,这种影响也与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有关。对大学生而言,自我、社会环境、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满意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较大;对工作人群而言,自我、家庭、工作方面的满意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较大。
   (5)中国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需求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