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分类及特征分析
【6h】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分类及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概念诠释

1.1.1城市森林的定义

1.1.2城市森林的特点

1.1.3城市森林的功能

1.1.4城市森林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2城市森林分类研究进展

1.2.1国外分类概况

1.2.2国内分类概况

1.3相关分类系统概述

1.3.1城市绿地系统分类

1.3.2植被分类

1.3.3森林景观分类

第2章引言

2.1选题背景和意义

2.2研究区域概况

2.2.1研究范围及对象界定

2.2.2自然特征

2.2.3社会经济特征

2.3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2.3.1研究目的

2.3.2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3章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分类系统及特征分析

3.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总体特征分析

3.1.1总体指标分析

3.1.2区域分布

3.2按林地植被类型及郁闭度分类的特征分析

3.2.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植被及其郁闭度类型构成分析

3.2.2植被及其郁闭度类型的区域分布

3.3按林地斑块规模分类的特征分析

3.3.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林地规模斑块构成分析

3.3.2林地规模斑块的区域分布

3.4按林地斑块形态分类的特征分析

3.4.1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林地形态斑块的构成分析

3.4.2林地形态斑块的区域分布

第4章结论与建议

4.1结论与讨论

4.1.1主要研究结论

4.1.2讨论

4.2建议

4.3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主要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城市森林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宜居城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对城市森林的理解存在偏差,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城市森林分类方法和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森林的发展,因此,对城市森林进行合理、适用的分类是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以重庆市外环高速公路以内的主城区为研究范围,以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借助于Google Earth获取比例为1:25000的重庆市卫星图片,利用AutoCAD、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结合实地调查,提取了主城区城市森林林地分布图。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按林地植被类型和郁闭度、林地斑块规模、林地斑块形态三种标准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分类方法下城市森林的构成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旨在从不同城市森林分类方法的角度探讨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的构成和分布现状,并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与非建成区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建成区不同建筑密度区域的林地分布现状,以期为重庆市主城建成区林地的改造以及森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1)重庆市主城区林地覆盖率为27.26%,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林地覆盖率或我国森林城市评价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城区林地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梁山和铜锣山等山脉,而人口相对集中的建成区的林地资源明显不足,城市森林分布的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生态效益的发挥。
   (2)在林地植被类型及其郁闭度分类系统中,针叶林集中分布于中梁山、铜锣山等海拔大于400m的低山地带,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为活动影响减小,因此针叶林林冠覆盖度高,常以密林形式存在。阔叶林则大多分布于海拔400m以下的丘陵地带,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因此阔叶林分布零散,林冠覆盖度较低,常以疏林形式存在,此外,阔叶林还零星分布于针叶林的边缘形成针阔混交林。
   (3)在林地斑块规模分类系统中,特大型林地(面积>50hm2)面积占林地总量的63.84%,其数量仅占林地斑块总数的2.31%,而小型和小中型林地(面积<1hm2)面积占林地总量的1.69%,但其数量却占到林地斑块总数的47.17%,可见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极化现象特严重,相对于特大型林地来说,小型和小中型林地面积显得不足。
   (4)在林地斑块形态分类系统中,块状林地在面积和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分别为54.73%和49.99%,充分说明在人工的干扰下,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林地的形状趋近于规则化。而相对于块状和带状林地,线状林地面积只占林地总面积的2.71%,显得严重不足。
   (5)从林地规模斑块区域分布分析得出,小型和小中型林地在建成区分布数量多且分散,主要分布在建筑高密度区,而中型和大型林地在建成区分布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园、中央山脊线一带和遗留的自然山丘等建筑中低密度区。特大型林地则主要分布在非建成区的自然山脉,分布集中且连续。
   (6)从林地形态斑块区域分布分析得出,块状林地在建成区分布面积和数量多,特别在建筑高密度区分布零碎,线状林地在建成区分布数量多而面积不大,特别在建筑高密度区表现尤为突出,带状林地则主要分布在非建成区中梁山、铜锣山两条山脉及长江、嘉陵江两江部分沿岸,其分布相对集中且连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